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

ebook 報導文學十三講 · 文創者HC

By 楊渡

cover image of 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報導文學十三講》是報導文學大家楊渡曾經身在高雄拆船廠、臺灣鹿港反杜邦運動、蘭嶼反核運動,乃至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在場者,用盡心神見證及書寫的報導文學全攻略,涉及了許多採訪實作的建議與討論;同時也是楊渡對《人間》雜誌創刊人陳映真念茲在茲的永恆之問「人應該怎樣活著,才算是真正的活過?」的致敬與回應。

「在重大的事件中,新聞關注的是事件發生的事實,而報導文學關注的,永遠是人,是生命。新聞只要講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但文學是要描寫其中的人性。報導文學之不同於一般新聞,不僅是文學,也不僅是故事,而是觀點。報導文學是「入世」的文學,甚至是「淑世」的文學。事實只代表一部分的真相,它並不等於全局的真實。要看清局部的真相,不能只看局部的現象,而是要有更大的全局的觀照,才能了解事件的脈絡。對新聞來說,局部的、現象性的真相是重要的,但對報導文學來說,局部是不夠的,全局性的、深度的觀點,去看見現象背後的真實,才是最重要的。報導文學便是要儘可能到現場挖問題,找答案。報導文學可以是一種人間關懷的思維方式。從一個人,去描寫更多的共同問題;從個人關懷,化為群體關懷。這才是報導文學的寫作方式。報導文學,不只是報導,也是一種社會實踐。報導文學的力量,可以感動一個時代,撼動一個時代。報導文學,是時代的見證,也是個人生命史的見證。今日的報導文學,即是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的見證。而我們這時代,也期待著文學群星,寫下屬於這時代的報導文學,為未來的世代,留下生活與思索、愛與文明。」

貫徹著人生無處不採訪,全神走進人間底限,走過至暗時刻──楊渡堅信報導文學既有當代性、更有未來性,乃深情地邀請更多報導者一起成為點火的人!

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