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

ebook

By 項退結

cover image of 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二十世紀最重要、最受爭議的哲學家:海德格】海德格在納粹時期任校長,究竟發生了甚麼事,讓胡塞爾一家、雅斯培等人不甚諒解?海德格的成就為何可與康德的「哥白尼革命」相比?海德格哲學到底有甚麼內涵,以致影響了漢娜鄂蘭、沙特、傅柯、德希達等重要哲學家?為何海德格對藝術的洞見與技術的探問迄今仍發人深省?「存有的問題今日已被遺忘,儘管我們的時代視重新肯定形上學為一種進步。」——海德格,《存有與時間》「『哲學已到了盡頭』,不可能立即改變當前世界的方向。現代人已被科技的力量所迷惑,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海德格海德格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他在1927年發表的《存有與時間》與其後的等等著作,深刻影響了往後的哲學發展,如存在主義、詮釋學、解構主義等等理論無一不受他的影響;他的哲學見解也啟發了許多知名的哲學家,像是漢娜鄂蘭、沙特、高達美、呂格爾、德希達等人。海德格的哲學之所以影響深遠,是因為他轉換了以往哲學看待「存有」的進路,這可比康德哲學的「哥白尼革命」。探究事物存在的哲學學問即是「形上學」,而自柏拉圖以降的形上學傳統,把事物作為個別事物(存有物beings)來研究事物如何存在、為何存在。如海德格在《存在與時間》一書開頭引用柏拉圖在《詭辯者》(Sophist)所言:「因為明顯地當你們應用『存有者』這一詞時,你們早已覺得很熟諳這一句的真意;我們過去也以為懂得它,可是現在我們到達了困境。」對存有問題的重新提出與探究,即是海德格思想的核心。海德格認為以存有者為起點的傳統形上學觀點,並不能回答「存有者何以成為存有者」的問題。對此問題的探究必須回到千年的哲學傳統之前,才能讓這個潛藏已久的存有問題再次顯現。為成就此業,海德格避免使用傳統的哲學術語,反而經常再造新詞,以喚回「事物原本的樣貌」。這種作法總讓人認為海德格哲學深奧難懂、不知所云,亦曾被譏為「安徒生童話中『皇帝的盛服』而已」。然而如此看法,實為誤解海德格,亦未見其哲學之深意。作者項退結教授開設「海德格」相關課程長達數十年,多年來的教學相長,以及對海德格原著之不斷鑽研,成就了本書的經典地位,是認識海德格的最佳中文著作。

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