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嘉莎.克莉絲蒂

ebook 謀殺天后與她的未解之謎 · New Black

By 露西.沃斯利

cover image of 阿嘉莎.克莉絲蒂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她的人生比她的所有小說都更離奇

傳記文學天后露西.沃斯利隆重鉅作

首次從女性角度解密克莉絲蒂的傳奇人生!

她如何成為史上最暢銷的作家,她「失蹤的11天」之謎,

以及她如何打破了那個時代對女性的種種規範——

英國@CrimeFest H.R.F. Keating Award決選入圍

《衛報》、《泰晤士報》年度最佳圖書

《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榜Best Seller

「所有克莉絲蒂的愛好者都該閱讀這本傳記,原因就和閱讀她的小說相同!」──《泰晤士報》The Times

從「維多利亞女孩」到「戰時護士」到「謀殺天后」,

她的作品不僅是英國歷史的縮影,更是照見她生命歷程的鏡子,也代表了那個戰後的偵探小說黃金年代。

但關於阿嘉莎・克莉絲蒂本人,我們又了解多少?

作品銷量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一個都不留》多次改編成電影,劇作《捕鼠器》創下史上最長公演紀錄。她因文學成就獲得「女爵士」(DBE)封號,她筆下最受歡迎的偵探赫丘勒.白羅過世時,訃聞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

如此超凡出眾的職涯成就,但終其一生,阿嘉莎.克莉絲蒂卻總在假裝成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這是為什麼?

絕對不是因為她生性保守,即使在女權突飛猛進的二十世紀,阿嘉莎的作風依舊前衛十足。她曾在夏威夷衝浪,熱愛開快車、異國旅行,對心理學這門新科學充滿興趣,甚至以此熬過了沉重的心理疾病。她拒絕為了家庭犧牲工作,因為:

「一旦養成寫犯罪小說的習慣,我就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停筆。就算是我兩歲的小女兒也無法阻止我。」

而她不只是推理佈局的天才,除了創造不朽的偵探形象,她以筆名「瑪麗.魏斯麥珂特」所寫的愛情小說,承載了她對女性心靈世界的細膩刻畫。她的創作更被視為「英國文化的體現」,從戰爭難民潮到1960年代以來的黑人民權運動、冷戰、流行文化,處處可見歷史演進的痕跡。她也跨足劇作與電影,直到80餘歲仍筆耕不輟。直到人生謝幕的那一刻,她的筆記本仍記載著尚未成書的謀殺點子。

謎樣的1926年,

阿嘉莎的「失蹤事件」是自導自演?還是有更複雜的真相?

然而創作為她帶來名聲與財富,卻也招來惡意與攻擊。在「雅俗之爭」的背景下,文壇作家批評偵探小說通俗、不入流,更有人認為「寫犯罪小說的女人,精神肯定不正常」。

1926 年,在出版代表作《羅傑.艾克洛命案》名聲如日中天之時,阿嘉莎卻面臨了母親逝世、丈夫外遇、婚姻瀕臨破裂的打擊。某天晚上,她在家中留下一封信,就離奇失蹤多日。

當阿嘉莎再次現身,她宣稱自己「失憶」、「精神狀態不佳」,卻引來輿論群起圍攻,認定她自導自演,為的是博取名聲與報復丈夫。「機關算盡的女作家,在婚變後用人生編織詭計」,這些論述處處可見「不信女性說詞」的父權陰影,而撰寫克莉絲蒂傳記的男性作家也助長了陰謀論流傳至今。

這「失蹤的十一天」真相究竟為何?那塊遺失的「小小的拼圖」是什麼?

爬梳信件、訪談與對讀小說文本,

重現阿嘉莎一生之謎的完整拼圖

作家筆下的奇案終要破解,作家本人的謎霧也終將撥雲見日。這次,不再是跟著阿嘉莎筆下的神探白羅和瑪波小姐解謎,知名傳記作家兼歷史學家露西.沃斯利,爬梳過往罕受關注的私人信件、訪談,細讀小說文本,一一還原歷史情境與社經脈絡,嘗試解答偵探女王留下的未解之謎。

她小說中令人拍案叫絕的謎案,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構思成篇?她如何看待與自己同時代的作家與作品?她的卓越劇作成就為何長期以來被嚴重低估?又是什麼原因,致使她總是聲稱「我不真的是一名作家」?

而與彼時的性別框架格格不入的她,在那個時代面臨了哪些困境?出身富裕的她,對階級和種族的思考有哪些侷限?這些意識形態是如何反映了二十世紀的英國社會?而她,又是怎麼突破種種框架,成為一位超越時代的不凡存在?

透過這本絕無僅有的精采傳記,你將重新認識這位阿嘉莎.克莉絲蒂所創造出來最偉大的角色──她自己。

本書特色

1. 依年代順序撰寫,完整含括阿嘉莎86年生涯,作者並在克莉絲蒂後代同意下,獲准使用大量私密信件、筆記等資料,彌補《自傳》中的不足、略寫與刻意隱藏之處。

2. 克莉絲蒂檔案信託機構(Christie Archive Trust)官方授權50張珍貴照片,圖文並茂地呈現阿嘉莎所生活的英倫年代。

3. 結合最新克莉絲蒂相關研究,包括心理學、性別理論、電影產業、酷兒理論等,多方剖析阿嘉莎的複雜面貌。

各方好評

「所有克莉絲蒂的愛好者都該閱讀這本傳記,原因就和閱讀她的小說相同。」──《泰晤士報》(The Times)

「引人入勝的傳記書寫。」──《衛報》(Guardian)

「本書為克莉絲蒂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廣闊的歷史視角。」──《觀察家》(Observer)

「克莉絲蒂是現代主義者、是偶像破壞者,更是一位先驅者。沃斯利仔細閱讀了克莉絲蒂的每一部作品,並對1926年的著名失蹤事件進行了謹慎的重新詮釋。加上私人信件和評論,成功地讓這個主題顯得嶄新。對於克莉絲蒂的書迷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作。」──《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論

「沃斯利向我們展示克莉絲蒂如何小心翼翼地創造了『把女性的生活置於舞台中心』的敘事,以及她的個人經歷如何影響了她的作品。沃斯利帶我們走近幕後,揭示了經典『克莉絲蒂戲法』,深情且巧妙貫串了克莉絲蒂的生活和作品。」──《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星級評論

「一位卓越的女性書寫另一位卓越的女性:一個不可抗拒的組合。」 ──安東尼亞.弗雷澤(Antonia Fraser),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為讀者揭開偵探女王的嶄新一面。」──《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徹底打破了克莉絲蒂的小說是輕鬆讀物的傳統印象。」──《每日郵報》(Daily Mail)

「這本傳記充分展示了阿嘉莎的性格,也表現出她作為戲劇和小說作家的獨特天賦。有人說,克莉絲蒂創造的最偉大角色就是她自己。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她一直在等待完美的傳記作者,而她已經在沃斯利身上找到了她。」──A. N. 威爾遜(Andrew Norman Wilson),英國作家

「有史以來最好的阿嘉莎.克莉絲蒂傳記,沃斯利以雷射般的精準度描繪這位最偉大的推理小說女王,描繪她複雜、困擾而卓越的靈魂。未來數十年內將不需要再寫一本關於克莉絲蒂的傳記了。」──安德魯.羅伯茨(Andrew Roberts),紐約時報暢銷作家,《邱吉爾:與命運同行》作者

「沃斯利的克莉絲蒂傳記和克莉絲蒂的小說一樣令人手不釋卷。引人入勝、揭示謎團,而又極其感人,這是對二十世紀最受歡迎的作家的美好致敬。」──阿曼達.福爾曼(Amanda Foreman),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阿嘉莎.克莉絲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