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簡史

ebook 誰定義了瘋狂? · 左岸科學人文

By 羅伊.波特

cover image of 瘋狂簡史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即使是瘋狂,他們的瘋狂也是時代的產物。

一本非典型的精神醫病史

二十世紀初,《英國醫學期刊》以樂觀的語氣說:「比較1800年與1900年的醫學知識與技術,沒有一個醫學部門獲致的進展比得上治療瘋狂的專科。」然而,在另一本更為專業的期刊(因此更具權威性?)《精神科學期刊》中,語氣就不是那麼樂觀了。這本期刊在同一年指出「在瘋狂的治療上,醫學顯然無能為力」,「雖然醫學在十九世紀獲得極大的進展,但是相較之下,我們對於腦部精神功能的知識,依然非常不足。」在一個曾經把數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送進毒氣室的世紀中,精神病患的醫療是否變得更人道了?什麼是理性?什麼是精神正常?都不是可以輕易回答的問題。

到了二十一世紀,精神醫學的功過依然存在極為不同的看法。

認定誰是瘋狂的人,始終是一種社會的行為。所以本書環繞三個問題:在歷史中,哪些人會被認定為瘋狂?在當時的認知中,他們瘋狂的起因為何?社會又是如何處置這些瘋狂的人?

作者波特為著名的醫學社會史學者,他最著名的,是鼓吹使病患自己發言,從病患的觀點出發。因此,在《瘋狂簡史》中,他讓我們看到歷史上的瘋狂者,理解其話語中的隱義,以及這些瘋狂者如何去面對、訴說、處理他們的處境、衝動、激情與記憶。波特試圖呈現出這些被社會所驅逐的人如何與擁有社會權力的人抗衡;瘋狂者的妄想、精神醫學的神話,以及社會的意識型態,如何織就一個有意義的網絡。

本書從只有若干考古學遺跡、以神魔力量解釋瘋狂的起源開始,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理性化醫學理論,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傳統對於瘋狂的禮讚,十七、十八世紀對於瘋人的監禁,精神醫學的興起,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有關瘋狂的理論,二十世紀的精神分析,最後來到現代精神醫學的治療模式。

波特濃縮了他二十多年來的所見所得,除了表達出其個人對瘋狂相關課題的興趣,也不著痕跡地回顧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並點出瘋狂史未來的研究導向。波特讓我們明白,瘋狂者的話語與行為並非僅由醫學論述與社會價值所決定,他們的言行也影響了他們身邊的人。

或更正確地說,即使是瘋狂,他們的瘋狂也是時代的產物。

名人推薦

在這個將絕大多數偏離常規、對社會造成實際與潛在危險的行為病理化的時代,波特用社會史的角度切入瘋狂的歷史毋寧是十分重要的。波特認為瘋狂並非單純是一個醫學上的問題,只要醫生便可充分說明並處理。不過,在這個意義上,波特不是反醫學、反科學的,只是歷史書寫帶出的寬闊視野,以及文化和知識的廣度,或許讓他跳脫出短視的盲點,進而造成一些改變。──王文基,本書導讀

瘋狂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