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無用

ebook 文學森林

By 馬尼尼為

cover image of 故鄉無用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很多很多年後,當鄉愁終於可以正正當當的怒放,我手上剩下一撮難看的花芯。
我自己沒有故鄉,沒有這樣一個會特別想回去的地方,事實上我的童年並不在那個海邊。我挪用的是我媽媽他們的故鄉,這也沒什稀奇的,我這一代人很多離開了就沒有回來過。
--馬尼尼為

馬尼尼為首部長篇,以虛實交錯手法寫上個世紀中移居馬來西亞的家族、寫賣咖啡養活一家十四口兒女的外公,寫生病高燒不事生產的阿姨、寫那些沒有發達、迷信、病怪、自殺的無用的同村人、寫女兒眼中勞苦一生單純良善的母親。
馬尼尼為以「無用」一詞形容自己的馬來西亞故鄉,她寫自己家族裡那些沒有學歷、艱苦謀生、病了瘋了甚至永無發達之日的人是無用之人,那片成長之地則成了無用之鄉。但她寫道:「但是這些東西已經在我體內生根發芽,只有我對這些人有興趣,對這些事有興趣。」為此,她用故事記得他們,用詩歌頌它。

第24屆台北文學年金獲選作品
「小刀式的書寫,精準俐落,充滿張力。」
──第24屆台北文學年金評審主席 劉克襄 評語

李桐豪、房慧真、張吉安、陳栢青、張貴興、張潔平、劉克襄、盧郁佳、孫梓評 好評推薦

關於故事:

馬尼尼為從一座廟的大火寫起,寫一群中國移民馬來西亞的人們,討海、種菜、開小店營生,包括「我阿公」和那一家十四個兄弟姊妹的命運,有到新加坡當護士的、有當小學老師的、有嫁給廟公的、有生不出孩子買小孩的,有高燒後腦子不靈光死了丈夫的阿嬌姨、有來到台灣念美術返鄉生子最後自殺的青學姊,當然還有帶來溫暖一輩子安靜守分的媽媽。故事裡這些移民,透過馬尼尼為的文字,眾生化身為一群「原始的存在」。時時面對無所不在的死亡、疾病與瘋狂。「無用」反倒是神賜福的平淡日常。

我的父母沒什麼好寫的

我外公他們在這裡落腳的時候,這裡是沒有廟的,也沒有大水溝。水清清澈澈,有點泥沙而已。從中國來的人很多,他們討海為生,種菜為輔。後來這裡開了三家咖啡店,我外公是其中一家。

那時發生的怪事很多,阿嬌姨在那怪力亂神的盛年出生。外公一家除了賣咖啡,還自己做包子、油條來賣,還要養豬、養雞、顧菜園、果樹。全家大人小孩都要投入生計的。

我三舅是這戶咖啡店人家唯一的知識份子,一家人把讀書機會都讓給了他。他到台灣唸了台大電機系,回去沒工作。運回了一大堆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的書,裝滿一個矮書櫃三層。他後來學腳底按摩,輾轉到新加坡醫院當清潔工。

不要責備她,那時候我已經知道我要寫她了。

當村人對生活的想望寄託在下一代讀書當醫生的夢想上,「阿嬌姨」因為呆,反而可以安然活在自己的時間裡:「在外人眼中阿嬌姨是街友是收破爛的。我知道她選擇的是一種外面的生活,她不在我們的時間裡的。我媽媽我四姨很常斥責阿嬌姨,不要責備她,那時候我已經知道我要寫她了。」

對誰都無害的阿嬌姨,也是個無用的人,但對馬尼尼為來說她是教會她寫作的人。「沒有人清楚她真正的學歷。她的存在她的事跡讓我想寫作。可她從來不知道我在寫作,不知道是她激發了我的寫作病。」

這種破爛命,到底是誰教她的。

「我媽媽」決定離婚,回老家租下路邊的店面,幫人裁縫做衣服,媽媽生病後,身邊的男人把照顧工作丟給傭人。

媽媽生養四個孩子,用手洗衣服洗了十多年,甚至洗到公婆家,孩子都長大了,丈夫決定買洗衣機,說因為他要洗內褲。

這樣的女子,是馬尼尼為的太陽,馬尼尼為寫她:「剩下一點點的牙膏,撿來的旅館牙膏,小小一條她都不放過。用她已經扭曲的手用力擠那牙膏,去擦亮冰箱、洗衣機。這種破爛命,到底是誰教她的。」

故鄉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