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軍官到華文翻譯家

ebook 葛浩文的半世紀臺灣情 · 九歌文庫

By 葛浩文

cover image of 從美國軍官到華文翻譯家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 葛浩文

成功讓莫言站上國際舞臺,獲諾貝爾文學獎

回顧這過去五十多年的臺灣,有我成長的痕跡,有學習國語的道路,有多少難忘的回憶,有我翻譯過的臺灣作家與作品,更有許許多多令我敬佩的臺灣人。我熱愛臺灣的種種,經常跟朋友說臺北是我的第二個故鄉。──葛浩文

葛浩文,華文文學界不可忽略的名字,曾翻譯過許多優秀的華文作品,透過他的翻譯,眾多華文作品得以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成功將莫言推上諾貝爾文學獎的舞臺上,而畢飛宇《玉米》經由他與林麗君的翻譯後,獲得曼氏亞洲文學獎。葛浩文的成就,連著名學者夏志清都不禁盛譽他為「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

一九六二年,二十三歲的美國年輕軍官踏上這塊被他稱為「寶島」的臺灣,住日式平房,身穿唐衫棉襖,熱愛美食與書店,從軍生涯兩度駐臺,退役後仍戀戀不捨,留臺學中文,一切契機由此開始。

翻譯之路是孤獨的,但他身旁不乏文壇知交,他暱稱黃春明「阿明」、與李昂吃遍世界美食,喜愛他們的作品,也珍視彼此的情誼;他感懷前輩孫陵、周錦、張蘭熙、柏陽的另眼相待,視他們為生命裡溫暖的貴人;與他結識者尚有瘂弦、白先勇、陳若曦、劉紹明、夏志清、王德威等。

葛浩文翻譯作品多不勝數,從書名到內文用字,思索中外不同用語習慣,仔細計較、用心推敲,每一輪的檢視都試以不同視角不斷修正,面對神聖的文字,一絲不苟。二○○九年他與林麗君所譯的朱天文《荒人手記》獲得年度最佳翻譯獎,即是最佳明證。

他從臺灣的土地、生活、友情中積澱大量養分,與臺灣文壇密不可分,視臺灣為「第二故鄉」,這冊結緣半世紀的點滴紀錄,已可視為一部感性與知性兼具的「臺灣文學五十年別史」。

本書特色

葛浩文曾翻譯過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作品,將其推向國際,為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重要引介人。其所譯介作品的作者姜戎、蘇童、畢飛宇三人,曾獲曼氏亞洲文學獎。

書中附有葛浩文對於翻譯的看法與心得,頗值得一覷。

名人推薦

李昂作序推薦:

書中詳細地談到了與臺灣的結緣,將許多作品譯介到國際舞臺,可以說是另外一部臺灣文學史的書寫,提供了英語世界的臺灣文學面相,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也會是研究這個階段的臺灣文學必用的參考書籍。

從美國軍官到華文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