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 Science 3.在點心坊發現科學

ebook 閱讀與探索

By 公共電視「神廚賽恩師」製作團隊

cover image of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 Science 3.在點心坊發現科學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享美食 ╳ 做料理 ╳ 看故事 ╳ 學科學 /

第20屆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年度最佳兒少節目獎」

雙料入圍第57屆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

狀元及第粥米粒化掉的關鍵,在於小火長時間加熱破壞細胞結構使澱粉糊化。

煎餃底部的皮又香又焦脆,是因為高溫煎鍋讓餃子皮產生梅納反應。

肉骨茶的湯清澈且肉質軟嫩,是因為隔水加熱讓溫度維持在100°C。

羊羹滑嫩彈牙的口感,是因為膠質加熱會變黏稠、冷藏後則會凝固成凍。

蓬鬆的發糕是因為發酵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讓麵團內部充滿小氣泡而膨脹。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系列書籍全套4冊,改編自公共電視「神廚賽恩師」的節目內容,以中華料理特有的伙房工法切入,每個伙房工法介紹一道經典名菜的特色作法和歷史典故,並探索蘊藏在享受美食、料理過程中的科學原理,讓廚房就像一座實驗室,裡頭的鍋碗瓢盆、碗筷刀叉、電鍋烤箱,全都成了實驗器材,孩子可藉此培養好奇心,懂得用科學方法提出假設,透過實驗操作,或許推翻原先的假設,或許得到更多科學驗證,當美食、料理、故事和科學串聯起來,一切就變得有趣了!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3.在點心坊發現科學》介紹了「煲、煎、燉、凍、發、撞、酥、貼」等八個伙房工法,在各伙房工法的名菜歷史故事中,我們發現原來「狀元及第粥」本來只是一碗豬雜肉丸粥,改名的原因真的跟狀元有關;「煎餃」的誕生來自於不愛吃冷掉水餃的慈禧太后;藥膳料理「肉骨茶」出自對辛苦礦工的貼心;日式甜點「羊羹」原本並不是甜點,而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冷掉的羊肉湯凝固而成......

接續人文素養而後登場的,便是與伙房工法相關的科學素養內容,以及邀請國中自然科邱明成老師撰寫的「科學老師說......」專欄,引導孩子透過拋出問題、提出假設,再以實驗來佐證科學原理,例如:狀元及第粥的米粒因為長時間小火慢煲、破壞細胞結構而糊化;梅納反應讓煎餃底部的皮焦化並產生焦香味;燉肉骨茶時不能用金屬鍋,以免金屬離子與藥材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羊羹凝固成「凍」的關鍵點,在於膠質分子加熱後會水解、冷卻後會凝固;酵母菌的發酵作用能將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使發糕變蓬鬆;薑汁裡的蛋白酶酵素是陽離子,沖撞到牛奶裡的酪蛋白陰離子就會產生蛋白質變性而凝固;油脂會讓麵團表面形成薄膜,阻止水和蛋白質結合,使酥皮層層分明;不須介質就能傳熱的熱輻射,可讓烤貼的胡椒餅熟透......想要吃到美食,就要運用科學知識,讓廚房成為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實驗場所。

此外,掃描書中的QR Code,便可觀看各伙房工法的「兩分鐘科學」影片,以影音輔助閱讀,擴展孩子的科學視野和知識。

書末附有「神廚大會考」跨領域素養學習題,幫助孩子融會貫通所學,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素養力。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系列(共4冊):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1.在餐桌上發現科學》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2.在餐廳裡發現科學》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3.在點心坊發現科學》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4.在櫥櫃裡發現科學》

好評推薦

史達魯(廚藝科學家、「神廚賽恩師」節目主持人)

邱明成(特殊優良教師、臺北市立蘭雅國中自然科教師)

馬嘉延(開平餐飲學校校長)

景虎士(食農教育推廣者、育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鄭佳華(兒少節目製作人、「神廚賽恩師」節目製作人)

蔡任圃(教育部師鐸獎、北一女中生物教師、科展優良指導教師)

編輯小語

如何將動態的「神廚賽恩師」節目影片轉換為平面的圖文,對編輯來說頗具挑戰性,實際執行時,卻收穫了許多樂趣,因為影片中一閃即逝的畫面,可以被保留在書籍裡重複翻閱,知識的擷取不再是片段的,而是可以透過閱讀螺旋堆疊,可以說觀看節目是流動的影音刺激,而閱讀書籍是靜態加深、加廣的延續學習。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SCIENCE 3.在點心坊發現科學》是以孩子喜愛的鹹、甜點心當作動機,當孩子能因「喜歡吃」引發探究的心,便是接觸科學的最好契機。例如很多孩子喜歡吃果凍,QQ彈彈的口感咬起來軟嫩又多汁,像這樣的果凍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為什麼把果汁拿進冰箱冷藏,卻不會凝固成彈性十足的果凍呢?

來動手做實驗吧!試試看加入什麼樣的東西能讓果汁凝固成凍,把這些東西分類、歸納,就能得知原來這些東西都是「膠質」的一種,膠質便是影響液體能否凝固成凍的操作變因;若想再持續探究,還可以比較不同膠質使液體凝固的時間、溫度,以及凝固之後的彈性、軟硬度等。

也許有人會認為,做科學實驗必須煞有其事,穿上實驗袍、戴上護目鏡與手套,在標榜潔淨無瑕的實驗室中才能進行,但事實上並沒這麼高不可攀,「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系列書籍讓我們知道,原來日常生活中進進出出的廚房,就是一個操作科學實驗的絕佳場所,整個烹調過程,是大大小小的實驗所構成,爐子、烤箱、鍋具、醬料......這些都成了變因,忙進忙出的「煮飯的人」,其實是隱藏版的科學家。

相信這套書能開啟孩子對科學實驗的好奇之窗,把料理當作研究主題,將下廚視為有趣的實驗,在生活中發現處處是科學,每個細節都值得被探究。

公視優質兒少節目──神廚賽恩師: Science 3.在點心坊發現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