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的帕金森定律

ebook 洞悉公司裡的集體無能、推諉、拖延……現象,你該如何對抗與運用

By 徐志晶

cover image of 組織的帕金森定律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主管薪酬比我高,部門裡所有事情都是我做,他只要動口?他還嫌人不夠? 內部晉升,脫穎而出的常是能力較平庸者,較厲害的那個?走了。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你的部門也是這樣嗎? 當你或你的組織,被以上問題困擾時,恐已陷入「帕金森定律」的危機。 此定律源於英國歷史學家帕金森出版的《帕金森定律:對於進度的追求》。 書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工作總會填滿它可用的時間」。 帕金森根據自己在英國皇家空軍的辦公經驗發現, 「明明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卻分給六個人做。」 ──員工不斷增加,每個人都很忙,效率卻越來越差, 因此帕金森定律又稱為「官場病」、「組織麻痺症」。 與墨菲定律、彼得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組織管理的三大發現。 作者徐志晶,從事教育學和心理學工作多年。 本書從企業管理、職場法則、個人提升等,深入剖析帕金森定律背後, 為何會產生集體無能、推諉、嫉妒、拖延等現象,並提出改進方法。 主管耍權威,動口不動手的「冗員增加原理」 主管只敢任用能力比自己差的人?還把很忙當很棒? 嫌自己太累批部屬太閒?這就是帕金森定律的「冗員增加原理」。 管理者為了展示權威或掩飾自己能力不足, 會找兩個比自己平庸的助手分擔工作,隨著公司業務擴大、變複雜, 這兩個助手就再找兩個不如自己的助手, 依此類推,形成一個大家發號司令、「授權」卻不做事的平庸組織。 怎麼避免?學學傳媒大亨梅鐸的管理方式: 如果組織裡有人(包括主管)拿了錢卻用各種理由不幹活,就辭退他。 這種管理方式並沒有令部屬士氣消沉,反而激發出更多的潛能。 該做的事總是無法完成,卻忙著幹瑣事鳥事 這是帕金森裡的「雞毛蒜皮定律」。怎麼改善? 參考效率專家艾維.李的「每天六件事」時間管理原則, 伯利恆鋼鐵公司利用此方法,逐層篩選大事、授權小事, 達成獲利超過一億美元的里程碑。 其他類似帕金森定律、會拖累組織效率的公司成長病徵,包括: .主管忙著對外社交,建立人脈、搞客戶關係,卻不花時間進公司好好管理。 這些人都是陷入「雞尾酒會公式」的迷思。 .決策權不在應該做決定的人手中,導致部屬來來回回請示,浪費時間。 這也是帕金森定律裡的「中間派決定原理」 這些麻痺症該如何突圍? 心理學家解讀組織的集體無能、推諉、拖延等背後的原理, 你該如何對抗與運用?

組織的帕金森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