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西掠影

ebook 十六世紀以來的歐洲與世界

By 蔡東杰

cover image of 遠西掠影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反思歐洲崛起神話之真實面貌

重新省視形塑當前世界之關鍵轉捩點

找回與歷史理性對話之辯證視角



藉由一篇篇札記式雋永短文

本書以輕鬆易讀但不失批判精神的口吻

引領讀者漫步近代歐洲歷史重要場景

除了嘗試以另類角度來重新打開歷史視窗

更盼在反思之餘找出人類未來道路



歷史是甚麼?甚麼是歷史?我們該如何回顧歷史?


狄德羅(Denis Diderot):

一切事物都需要被檢驗和過濾,沒有任何例外,也不用怕傷了誰的感情。


杜蘭(Will Durant):

我們這一代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新聞上,卻忽略了仍活著的過去;...若能將更多歷史畫卷加入視野,我們的生命將愈加多元。


麥克法蘭(Alan Macfarlane):

怎樣回答問題,取決於如何提問,不準確的問題只能得到毫無助益的答案,理解歷史亦復如此。




不可諱言,現今世界的樣貌、主流價值和國際社會架構,是由歐洲人於十六世紀開始歷經數百年逐一打造拼貼而成的。

非西方世界,無論是古文明大帝國或是原生態部落,都在此一過程紛紛崩解傾頹在歐洲大步向前的腳下。


對歐洲來說,「落後」乃是形容野蠻的慣語,「停滯」則是造成長期落後的原因。

「文明」與「進步」是歐洲自認為有別於他者的顯著差異,而得以擺脫停滯,則是創造奇蹟般成就的關鍵。


在相對世界其他的文明地區,處於落後、停滯狀態下的黑暗中世紀,歐洲又是如何重新獲得「動能」突圍而出,甚至將對手遠遠拋於腦後?歐洲在開創當今這個世界的樣貌和架構中,究竟扮演甚麼角色?


歷史雖是一面鏡子,但上頭已被刻意灑上積年塵埃,在「落後─停滯─進步─文明」這一主旋律下,有多少歷史事件被長期封印或刻意忽視誤導?


本書由政治、經濟、社會、思想、宗教、音樂、美術、建築等不同視角切入,拭去在歷史這面鏡子上頭的塵埃,透過不同視野的交叉觀察與解讀,讓歷史回歸歷史,更正確、客觀地去還原歐洲「真實」的面貌,掀開被掩蓋的若干「真相」。


推薦人或導讀人


連弘宜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盧業中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

陳佩修暨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廖舜右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

蔡育岱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聯合推薦

遠西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