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

ebook 黑盒子

By 保羅.約翰遜

cover image of 拿破崙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及權威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

生動地描繪拿破崙悲劇英雄的一生

本書與與電影《拿破崙》同步上市

  拿破崙.波拿巴在歷史上的影響力,鮮少有人可及。雖然他僅掌權十五年,但他對後世的衝擊卻持續至今,在他身後延燒近兩百年之久。他的影響力從未退。人們喜愛閱讀他和他那壯觀的崛起,就如同在羅馬與中古世紀,人們閱讀亞歷山大一樣。雄心壯志者大都將拿破崙視為典範,他的故事更在兩百年後搬上大銀幕。

  《紐約時報》暢銷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在本書中生動地描繪拿破崙的一。這本傳記充滿智慧且氣勢磅薄,保羅.約翰遜講述的故事特別引人入勝:拿破崙驚人的數字和計算天賦及對大砲的掌握;大膽而咄咄逼人的將領風格及簡單的作戰策略;對帝國宣傳的完全控制及文化展示的成功;作為國際政治家的失敗,因為歐洲越來越討厭他;他的元帥和部長、妻子、情婦、個人風格和工作方法;拿破崙法典;英國的封鎖和大陸體系;西班牙和俄羅斯的錯誤。逃離厄爾巴島,導致滑鐵盧的事件及戰鬥......。

  拿破崙抓住法國大革命這個意外,將自己推進到最高的權力當中。於是,大革命的恐怖過程導致無可避免的專制政治,而拿破崙正是其受益者。一旦坐上權力的寶座,他就不懈地追求更高的權力,將其統治擴張到幾乎涵蓋整個歐洲。在拿破崙對權力的追求之中,保羅.約翰遜看到一個不受忠誠或意識形態束縛的現實主義者,一位才華橫溢的機會主義者和宣傳家,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實現自己的野心,而其暴力遺產正是二十世紀極權政治的典範。拿破崙戲劇性地證明了一個人有能力在歷史中實現自己的意志。

  重要事件

  023年11月,雷利.史考特(RidleyScott)導演的《拿破崙》隆重上映,

  由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Phoenix)飾演這位史上傳奇人物。

好評推薦

  蕭育和 專文推薦

  半瓶醋|電影製片、影評人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Storyteller》主持人

  李文成|《一歷百憂解》主持人

  周樑楷|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翁稷安|暨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龍貓大王通信|影評人

  蕭育和|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謝金魚|歷史作家、「故事」網站共同創辦人

  (依姓氏筆劃排列)

  「保羅.約翰遜是一位頂尖的歷史學家。他的判斷力備受肯定,他研究的歷史範圍很廣,他說故事很清晰,而且文筆優雅。」──《巴爾的摩太陽報》(TheBaltimoreSun)

  「備受敬重的英國歷史學家的選擇......保羅.約翰遜寫了關於拿破崙的著作......事實證明,這是明智之舉:約翰遜的敘述簡潔、批判性強,並對拿破崙的傳奇深表懷疑。」──《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Monthly)

  「立論清晰,對(拿破崙)個人的細節和精心挑選的內容,讓本書生動活潑。本書為這段非凡的職業生涯提供基石,有些人試圖將其更廣泛地置於現代史。」──《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TimesLiterarySupplement)

  「這是一部瑰寶,全面、簡短且充滿激情。」──《經濟學人》(TheEconomist)

  「約翰遜提供了極好的概述......他為拿破崙的職業生涯提供簡潔的評價,對其神秘的性格也有精準的理解。」──《書單》(Booklist)雜誌

  「新穎、可讀性高、具挑釁性......充滿智慧。」──《洛杉磯時報》(LosAngelesTimes)

  「簡潔而生動的傳記......非常具有可讀性和娛樂性。」──《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Post)

  「約翰遜對拿破崙的尖銳觀點令人信服,而且非常值得深思。」──《柯克斯評論》(KirkusReviews)

  「迷人且具教育性。」──《國家評論》(NationalReview)半月刊

拿破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