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開創,從臺灣到亞太-亞洲作曲家聯盟口述史訪談集(國際版)

ebook Inheritance and creation, from Taiwan to Asia Pacific--An Oral History of the Asian Composers League

By 沈雕龍Shen Diau-Long

cover image of 傳承與開創,從臺灣到亞太-亞洲作曲家聯盟口述史訪談集(國際版)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本書以口述史方式訪談許博允、温隆信、賴德和、潘皇龍、錢善華、潘世姬、呂文慈等七位臺灣當代重要作曲家,這七位作曲家曾先後擔任「亞洲作曲家聯盟臺灣總會」(簡稱曲盟)負責人,在不同時期扮演著台灣現代音樂推動者的角色。閱讀本書,除了讓我們從這幾位作曲家和曲盟領航人身上看到不同的藝術姿態和音樂典範,從他們的敘述也可以得知台灣現代音樂歷史的多重面向與幽微轉折,擴展我們的藝術視野和文化觀照。


◎連憲升:巴黎索爾邦大學「二十世紀音樂與音樂學」博士,梅湘《我的音樂語言的技巧》中譯者。曾任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2014年出版《音樂的現代性與抒情性─臺灣視野的當代東亞音樂》(唐山),其論述廣受海峽兩岸和華語世界肯定。重要音樂作品有室內樂曲《連雨獨飲》、《難以忍受的單純》、《晨河,這潺潺的溪水》、合唱曲《風中的微笑》和管絃樂曲《南鯤鯓》、《遊天河》。曾任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系主任,目前為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暨台灣作曲家協會理事長。


◎沈雕龍: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博士,現任職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助理教授、亞洲作曲家聯盟台灣總會副秘書長。研究領域包括德語浪漫歌劇、冷戰與音樂、二戰後臺灣音樂、音樂史書寫理論。曾獲德國學術交流總署獎學金、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傑出人才基金會獎助、國藝會獎助、春之清華獎助、E.T.A. Hoffmann Gesellschaft 獎助。以中文、英文、德文出版學術專書、期刊論文、專書論文、書評之外,也從事面向社會大眾的文字工作,撰寫超過三十篇對當代音樂表演的中英語樂評。


傳承與開創,從臺灣到亞太-亞洲作曲家聯盟口述史訪談集(國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