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亞馬遜森林之花

ebook 從英國藝術家瑪格麗特‧蜜的日記窺見日漸消失的熱帶雨林

By 瑪格麗特‧蜜

cover image of 尋找亞馬遜森林之花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享譽全球的植物藝術家‧雨林探險家‧環境保育人士

~【瑪格麗特‧蜜MARGARETMEE】~

歷時32年,深入亞馬遜雨林15次,

以植物探險繪畫之旅,喚起對生態環境的珍視!

作者瑪格麗特‧蜜從1956年第一次的旅程開始,養成了寫旅遊日誌的習慣。在本書中,真實呈現她一次又一次的探險歷程,並講述她如何在原始森林中尋覓美麗的亞馬遜森林之花,為奇珍異草創作植物繪畫。同時也描寫了熱帶雨林瑰麗的面貌、原始的風土人情,以及旅行中遇到的各種驚險場面,像是與蛇蠍面對面、遭到子彈蟻叮咬的劇痛、身處瘧疾與肝炎疫區、狂風暴雨襲擊以致丟失了代步工具—獨木舟等等。而她在目睹急遽消失的熱帶雨林後,也成為一位熱切的改革者,致力保護旅途中所見的脆弱環境,曾直言不諱地對亞馬遜森林受到毀滅性的開發發表見解,也因此聞名於世。

即便在1988年—她的最後一次探險,面對亞馬遜流域旅程中的危險與磨難時,仍毫不畏懼,依然對於此地區極其豐富的植物相保有極高的熱情。諷刺的是,這位深愛亞馬遜的探險者,曾無數次勇敢地面對危險和驚心動魄的場面,最後卻喪命於英國的一場車禍。她時年79歲,仍然熱切地準備重返亞馬遜。我們有一切的理由相信,若沒有這次意外,她本應帶著一張吊床,繼續在雨林中幕天席地,創作出更多畫作。

書中包含13篇深入亞馬遜河流域的探險筆記,描寫細膩而生動,有如身歷其境,跟著瑪格麗特・蜜的腳步深入雨林,尋找那一朵朵令人魂牽夢縈的森林之花。

收錄100多幅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的亞馬遜珍奇植物繪畫,採用21x28cm大開本精裝,以雙面特別塗佈的睛采映畫紙印刷,如實表現這些珍貴手稿的色彩階調層次,見證森林中美麗的存在。

收錄17幅雨林中相遇的動物與爬蟲棲地手繪圖,包含美洲豹貓、巨獺、犰狳、南美浣熊、食蟻獸、鸚哥、鬣蜥等等,神情姿態徐徐如生,令人心生愛憐。

精選20多張瑪格麗特・蜜在雨林之中涉險親拍的實景照片,燃起您對亞馬遜的憧憬與森林保育的憂思。

中文版封面特別選用瑪格麗特・蜜最具代表性的的韋氏蛇鞭柱(月光花)畫作,這是她最後一趟探險的主要目標,它只在夜間短暫開花,系列畫作更是此植物在自然棲地生長樣貌的僅有圖像,別具意義。

由於原書出版年代久遠,翻譯過程中譯者與審訂共同考證內容,編寫50多條學名異動註釋,力求傳達正確知識。另外亦特別感謝推薦人「春及殿Primavera粉專版主—AlvinTam」在試閱本書時,提出專業建議,協助內容校正,讓本書更臻完善。

[科普作家‧植物與繪圖專家‧環保人士‧專業媒體——感動推薦]

野花亭植物藝術繪圖粉專版主&本書譯者|紀瑋婷

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奬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黃一峯

科普書籍作者‧外景節目主持人|黃仕傑

三立電視台資深製作人|白心儀

肯園香氣私塾負責人|溫佑君

字耕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古碧玲

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館長|胡哲明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董景生

園藝研究家|陳坤燦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李偉文

珍寶蘭園負責人‧瓢唇蘭育種者|Andy

植物獵人|洪信介

春及殿Primavera粉專版主|AlvinTam

北鳥-自然美學時光粉專版主|巫佩璇

台灣植物學藝術協會理事長|陳安瑾

藍米克全人教育協會理事長|藍米克

旅遊作家|安柏

|譯者序|

野花亭植物藝術繪圖粉專版主|紀瑋婷

『在我剛開始接觸植物繪畫時,常在植物繪畫的書裡看到瑪格麗特·蜜的作品,她也是植物畫家前輩們推崇與尊敬的對象,當時,我只知道她是20世紀初傑出的植物畫家,也是關注巴西熱帶雨林保育的先驅。直到我翻譯此書後,才從這些探險日記裡真正認識了瑪格麗特。文中細膩地描述了她在野外採集植物時的種種經歷,像是危險湍急的河水、酷熱多變的天候、群起攻擊的昆蟲以及獨木舟失竊等各種挑戰與困難。

然而,儘管在面臨這些驚險或令人沮喪的情況後,她仍舊對雨林懷抱著熱情,持續走訪亞馬遜雨林裡人煙罕至的偏遠地區,只為一睹植物的美麗風采。同時,她也寫下雨林遭到大肆破壞後的慘痛景象與對此感到痛心疾首的心情,字句裡不斷提醒人們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性。在探險之餘,也不忘持續為植物作畫,把自己的繪畫才華化作一股環境保護的力量。本書整合了她在32年間探訪亞馬遜流域的日記、相片與畫作,透過這些文字和圖像,讀者便能有如身歷其境般,透過瑪格麗特.蜜的眼睛,感受巴西亞馬遜雨林的美麗與哀愁。』

|審訂序|

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胖胖樹王瑞閔

『瑪格麗特·蜜的《尋找亞馬遜森林之花》應該是所有嚮往亞馬遜的人都會想擁有的一本書。沒過去亞馬遜之前,翻書比對自己栽培的種種亞馬遜植物,隨著她的畫跟文字想像著叢林中一切綺麗夢幻的生態;去過亞馬遜之後,除了羨慕能夠多次進入叢林探險,觀察當地動植物,以優美的筆觸為它們留下記錄,更期盼的是有一天可以跟著瑪格麗特·蜜的腳步,再次前往亞馬遜。』

|推薦序|

春及殿Primavera粉專版主|AlvinTam

『MargaretMee的植物畫作是我從小就已經接觸到的植物畫,甚至很久以前就非常喜歡的那幀𝘚𝘵𝘳𝘰𝘱𝘩𝘰𝘤𝘢𝘤𝘵𝘶𝘴𝘸𝘪𝘵𝘵𝘪𝘪,更是這一幅畫讓我迷戀這種既奇異又瑰麗(又怕冷)的仙人掌,恰巧也被選為中文版的封面。亞馬遜的植物在她筆下除了充滿古典之美,更具備相當科學價值:她的畫有時不只描繪單一植物,而是將該小區塊的一些生物都出現在背景,這是僅有去過原生地考察的人才能清楚理解的事情。打從心底佩服她對亞馬遜雨林的愛,甚至直到暮年都未有歇息,期望本書能帶給讀者一份遠自地球另一側的熱帶嚮往。』

...............................................................

台灣植物學藝術協會理事長|陳安瑾

『對我而言,這本書是來自天上的訊息。它讓我知道我在亞馬遜河上與MargaretMee穿越時空相遇,她帶我遊歷了她的旅程,見識了她描繪的珍貴植物,沉浸在雨林豐富而深遠的能量場,經驗了生態的智能與文明,更傳承了她保護雨林的熱情與關懷。書中描述的亞馬遜雨林植物在我生命中引發的動能是如此強烈與驚人,以至於一天都沒學過畫畫的我,開始了以亞馬遜雨林植物為主題的藝術創作,系列作品「亞馬遜雨林中的珠寶」更登上英國RHS植物藝術展的獎台,接棒向世界傳遞MargaretMee對亞馬遜雨林深刻的愛。』

...............................................................

藍米克全人教育協會理事長|藍米克

『MargaretMee的生命和藝術在二十年前就影響我非常深遠,我在英國皇家植物園首次見到她的畫作後,對亞馬遜產生組團親自探險的念頭。直至2015年夢想實現,親自飛到巴西在亞馬遜河尋找書中的奇花異卉21天。全程帶著這本原文書,並在當地親自採集書中大部分的花朵,製作成一百支「亞馬遜高階花精」回台灣,於是這個和MargaretMee跨世紀神奇的緣份才落實為受益人間的「花精療法」。

而在我致力推廣的「全人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綠色療癒」,MargaretMee是我心中的「綠療聖母」。這樣稱她並不誇張,因為如果你細讀這本圖文並茂的書,你將發現一位英國貴族用熱情及一生服務亞馬遜的生態是多麼令人動容,值得需要透過綠色植物而療癒身心的人學習和效法。我衷心的推薦,台灣能出版中文版。真是現代人的福音。』

...............................................................

肯園香氣私塾負責人|溫佑君

『實際去過雨林的朋友就知道,若想在雨林裡靜靜""凝視""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那種連換氣都費勁的濕熱,以及那些看似不懷好意、確實也攻擊力旺盛的昆蟲,都讓人難以在其中佇立成一幅畫。但《尋找亞馬遜森林之花》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作者的文字雖然客觀而節制,但她所畫的熱帶植物卻熱烈而生猛,隔著紙張閱讀,你幾乎都可以聞到它們發出來的味道!完全是超越Discovery的觀想經驗。在瑪格麗特·蜜的時代,亞馬遜就已經彷彿一首輓歌,但這本日記讀起來,除了哀傷,也令人生出使命感。因為這麼美的世界不能只有前人看到,我們也要把它保留給後代的眼睛。這也就是本書不可不讀的意義所在。』

...............................................................

字耕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古碧玲

『看過瑪格麗特·蜜的照片,她一雙藍色眼眸如雨後青石。單就植物繪來看,這種畫作恆常的韻味,再發達的攝影術仍無法替代。那些植物繪畫作的色彩運用,明澈、剔透、乾淨、如蛋殼瓷般,卻不失飽和度,瑪格麗特·蜜的天賦盎然,即使時隔...

尋找亞馬遜森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