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在移動的世界中寫作

ebook 臺灣女性文學的跨域島航 · 聯經文庫

By 吳文

cover image of 她們在移動的世界中寫作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她們用文字寫下所到之處,攪動時代,掀起陣陣潮浪。

臺灣女性文學的跨域書寫移動指南

27位作家、學者搭乘女性文學專機,領讀飛航,

自島內向四方探索,帶領讀者由心中向外,

跨出性別、國界、世代的藩籬

跨域島航,由島內走踏出發,沿著地理座標面向世界,先由女作家在臺灣島內的旅行啟始,繼而開展女作家/女明星以北方錨定的跨域旅程,並呈現出女作家在東亞移動、南方連結與向西漂流的經歷,擴及女子西行至歐美、非洲、西藏、南美、法國到邊地的流轉經驗,這不僅回應到臺灣特殊歷史脈絡與對外關係,也和女作家跨界經驗相互聯繫。

──王鈺婷|本書主編

領讀作者群:

吳文、言叔夏、楊翠、李欣倫、黃宗潔、洪淑苓、王鈺婷、王萬睿、李淑君、

天神裕子、李京珮、李文茹、詹閔旭、王梅香、侯建州、施慧敏、羅秀美、陳秀玲、

石曉楓、陳室如、戴華萱、謝欣芩、李時雍、陳芷凡、張俐璇、李癸雲、顏訥

移動的她們:

潘人木、李渝、施叔青、李昂、周芬伶、陳玉慧、鍾文音、郝譽翔、瞿筱葳、蓉子、林海音、張美瑤、陳又津、歐陽子、林文月、溫又柔、李琴峰、謝冰瑩、謝馨、鍾怡雯、蔡珠兒、張曼娟、胡晴舫、徐鍾珮、鍾梅音、三毛、章緣、達德拉凡.伊苞、蔣曉雲、彤雅立、張亦絢

出走方能回望,而移動和越界後,才能尋回主體的原鄉。

本書邀請多位作家、教授為臺灣女性作家的跨域寫作經驗進行多重深入的探索和展現。透過「她們」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出走、浪遊、尋找身分認同、家園歸屬與文化交流的經歷,爬梳時代脈絡下臺灣女性的成長和覺醒。從臺灣本島、中國、東亞、南洋乃至歐美西方,這些跨界經驗透過文學建立交流和對話,書中以移動方向為軸線畫分為五章節,包括:

.島內走踏:從二戰前後的遷徙移民潮、七〇年代的政治運動,以及九〇年代後的尋根經歷,她們透過旅行探尋自我與家族之間的羈絆。

.由/向北前行:她們或從南方而來,或向北方而去,在經濟和政治兩面旗幟擺盪中,不經意間踏入了跨文化的地域複雜性。

.東方駐覽:臺灣和日韓之間的千絲萬縷,讓「語言」成為女性對自身處境叩問的媒介之一,更試圖在文學之海找到自身的映照和方位。

.南方遊旅:長年旅居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等地的她們,在熱氣蒸騰間,以文學捕捉各種在地氣味和生命經驗。

.向西漂移:從戒嚴到全球化時代,她們在歐美求學行旅間建立各自的文學視野,也在其中傳達地域文化差異和多元性別處境。

跨域書寫在海洋島嶼的臺灣文學中有其特殊風景,而這些女作家們在不同目的地之間往返,推己反思,以文學為方圓建構自我認同和價值,透過文學探索內在心靈、民族家國、文化地域等衝突,更持續透過書寫回應讀者和世界。無論對女性、對臺灣、對文學而言,深具代表之見,也為時代譜析出更為多元的色彩與深意。

好評推薦

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周芬伶|東海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作家

──專文推薦

女性作者對此的體察想像,尤其繁複多樣:從因戰亂而來的離散,到為了求學工作婚戀而啟動的出行;從未必出於自主的移居,到有心規劃的特定行旅,不同世代的女作家們,總是既外視,又內省;既以不同方式反思鄉土家國的定義,頻頻與父權傳統對話,也不忘提醒:島內的文學與文化,是如何因為不斷的跨域流動而翻轉創新。

──梅家玲

在研究方法多變,嚴肅與通俗失去分野、AI興起,娛樂文化席捲全球的當下,我們感到徬徨,只有回望過去。這本書集中談作家及作品,新舊世代作家與作品交織,焦點集中,女作家在其中穿梭,變換畫面,因她們不再千人一面,各有特色且面目清晰。

──周芬伶

這是一個既出走旅行,又歸家返鄉的多軸線、多箭頭路徑,不只是旅行的圓形結構而已,更像是量子疊加與糾纏,像薛定諤的貓,只有當女作家做為觀察者介入時,才能詮釋實態。女作家們從一九七○年代前後開始,踏上離家、尋家、返家,又離家、尋家、返家,巡迴往復的道路,為了回家,踏行島嶼,為了回家,遍行世界,只為了在每次歸返時,能夠更清晰地辨識家的方位。

──楊翠

她們在移動的世界中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