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內疚

ebook 停止自我定罪,重啟生命的力量 · 輕心靈

By 洪培芸

cover image of 療癒內疚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停止自我定罪,放過自己,重啟生命力量

內疚雖然隱微,卻普遍存在人心

影響個人生命力,也牽動人際關係

二十五個說不出口的心事,最常見典型的內疚群像

帶你看見內疚,療癒內心,改寫人生

你的心中,是否埋藏說不出口的「對不起」──

「我在有意無意間,傷害了很重要的人,我們還有機會修復關係嗎?」

「我想跟對方道歉,但又擔心被冷漠拒絕,所以我將『對不起』三個字藏在心中......」

「家人經過長久的疏離,雙方還有可能放下過去的傷害嗎?」

親人間的內疚,困住親情也困住自己──

「我結婚搬離了家,如果媽媽需要我,該怎麼辦?」

「吵架後,女兒買了蛋糕給我。當初我怎麼把她想得那麼壞⋯⋯」

「爸爸早年外遇離家,我如果跟爸爸互動良好,是不是就算背叛媽媽?」

「我對生病的父母發了脾氣,我很自責但也是身心俱疲⋯⋯」

讓內疚之情,成為覺察與修復的契機──

內疚是一種錯綜複雜、層層交疊的負面情緒。

有良知的人,都會產生內疚;

內疚感會影響人的自我價值跟人際關係,

甚至終其一生難以擺脫內心的罪惡感,

但也會引領我們去認識自己,洞察生命本質,做出改寫人生的積極行動。

知名臨床心理師洪培芸搜羅眾生相,

以生活中常見的內疚情境化為二十五篇故事,

層層撥開人性的複雜,直面內疚情緒對人生的影響及副作用,

投以愛和寬容的解藥,讓你拿回生命的主權。

以情緒切入,梳理華人家庭常見內疚議題──

內疚的分類

深植在心中的愧疚感,會讓人無意識的逃避、抽離、勃然大怒,說出或做出看似與內疚無關的言行。全書參考著名心理學家兼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DavidR.Hawkins)博士提出的情緒能量等級,以「羞愧」、「內疚」、「冷淡」、「悲傷」、「恐懼」、「欲望」、「憤怒」為故事分類,幫助讀者辨識圍繞內疚的七種情緒,釐清負面念頭及行為的源頭。

內疚的群像

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的姊姊;總是要麻煩家人照顧自己的弟弟;長期處於「如果當初⋯⋯就好了」罪疚感的母親;心中無力想遺棄兒子、同時感到自責的父親⋯⋯全書觸及因教養、長照、背叛、拋棄等引發的內疚議題,輪番呈現每個當事人的心路歷程,補足不同的視角及觀點,看見內疚感如何流動於人際之間、產生影響。

內疚的處理

作者爬梳故事中角色的內疚感受,並根據自身生命經歷與諮商經驗,告訴讀者除了自發性的內疚外,還有社會文化架構下給予的「人工內疚」和罪惡感。透過小練習及積極的行動,為自己立下界線,分辨責任歸屬;同時看見他人的內疚與難處,以同理心放過自己、善待他人。

透過二十五篇家庭故事、對內疚的認識及深度處理,

讓你從過去的憾恨中解脫,改寫自我認知及身分認同,

全神貫注把握當下,開創自在、輕盈且美好的人生。

感動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海苔熊|Podcaster

徐豫(御姊愛)|作家/Podcaster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

郭葉珍|教授媽媽

蔡詩萍|作家、台北市文化局長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按首字筆劃排序)

內疚裡,經常有「我不夠好」的羞恥感,最根源處是「我不值得被愛」,這是我的體會。那是對自我的價值與存在,進行了強烈的否定。即使什麼都不做,光是活著,就有罪。

解套之法,就是這本書所提到的「自我同理」(selfcompassions),或者我喜歡說「自我慈悲」,也可以通俗地說是「愛自己」。慢慢從自我理解、自我接納、自我肯定開始著手,並且帶著友善的好奇心,關注自己的存在,看見自己值得被愛!──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本書以新穎又經典的角度,將各面向的情緒做為主軸,引領我們面對關係中種種紛雜而糾葛的議題。在每一則寫實又生動的故事中,我們被引發的不只是相呼應的經驗,也覺察到背後綿密而細緻的情緒流動。透過作者貼近而睿智的評析與說明,我們得以在其中找到直面自己、看待關係的新視角。這是一本值得讀者細細咀嚼的療癒之作。──陳品皓|米露谷心理治療體系策略長

療癒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