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母

ebook 梅蘭妮.克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 · Master

By 茱莉亞.克莉斯蒂娃

cover image of 弒母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梅蘭妮.克萊恩對精神分析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她是佛洛伊德最重要的後繼者之一,也是兒童分析與客體理論的先驅。但《弒母》所展示的絕非眾人所知的克萊恩,在法國當代重量級學者與評論家克莉斯蒂娃的「天才女性三部曲」之一中,她對克萊恩的生平、理論與其影響力有了更宏觀、細緻且顛覆的描繪,讓人得以透過更多面的角度理解這位大師級人物。

在層層疊疊的理論爬梳與互文下,克莉斯蒂娃評論了克萊恩對兒童分析的重要論述——包括母親先於父親的關係、兒童的想像與現實客體,乃至於弒母的概念。為了再次找回自我,與母親分離的「弒母」階段是必要的。克萊恩的許多概念承襲了佛洛伊德的伊底帕斯理論,同時帶來開創性的延伸。若說克萊恩是精神學界的開創者,那麼克莉斯蒂娃就如同克萊恩的守護人,讓人們得以了解克萊恩不僅沒有叛離佛洛伊德,還在母親功能與內在性上開創獨到的見解。

令人動容的,不僅是克萊恩對兒童精神病患的積極投入,更是她對於苦痛、焦慮的直面。例如她對病童直接做出的詮釋,雖然直白殘酷,但反而為個案開啟了一條修復的道路。透過本書,讀者將再次體悟精神分析不該僅有閹割情結,母親的功能也是關鍵,因此即便失去帶來痛苦;死亡帶來焦慮,若能妥善運用母親象徵,迷失、斷裂的自我便能找到整合的路。

本書特色

透過文學大師兼精神分析師茱莉亞・克莉斯蒂娃的視角,再次深入認識梅蘭妮.克萊恩的思考、著作與其對精神分析領域的貢獻。

從精神分析與文化批判的脈絡上,看梅蘭妮.克萊恩如何走出佛洛伊德的理論,開創出其獨特的論述,這無論在當時或以現在仍以父性價值掌控的學界來看,都是創舉、是革新、是激勵。

這也是一本梅蘭妮.克萊恩的傳記兼評論,在作者茱莉亞・克莉斯蒂娃的爬梳下,細看這位天才女性如何在精神分析治療中獨樹一格、如何影響精神分析領域,甚至引領人們回到精神分析的最初心——探究人性,並從失落的碎片中獲得深刻領悟。

專業推薦

沈志中|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林耀盛|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姜 余|巴黎第七大學精神分析與心理病理學博士、巴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協會(SPF)會員

紀金慶|台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洪素珍|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俞翔元|台灣拉岡實踐與推廣協會理事長

高榮禧|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張亦絢|作家、文學評論者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法國巴黎大學精神分析學博士

黃涵榆|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黃雅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鄭印君|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系主任、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劉紀蕙|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

蔡榮裕|台灣心理治療個案管理學會理事長

嚴和來|精神分析工作者、巴黎第十三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巴黎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協會會員

——(按姓氏筆劃排列)

弒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