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神

ebook 中國菁英教育現場一手觀察 · Beyond

By 姜以琳

cover image of 學神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了解中國如何篩選菁英,才能認識真正的當代中國!

第一本深入中國菁英教育現場的民族誌

中國銳實力教育篇

「分數跟錢一樣。錢多一點的人總是受人尊敬些。」

——中國菁英高中生

歡迎來到北京菁英高中修羅場

中國的菁英高中,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修羅場!唯有家庭政經條件絕佳,成績頂尖的學生,才能進入北京最菁英的幾所高中。在北京的菁英高中裡,存在著自成一格的社會階級體系!學生們把彼此分成四大階級:

.學弱:成績最差、地位最低

.學渣:成績不佳,但態度輕鬆,地位高於學弱

.學霸:極為用功,成績絕佳,但是地位比不上學神

.學神:不費吹灰之力便領先群倫,有著「神」一般的地位

作者姜以琳對北京菁英高中進行了歷時七年的民族誌研究。她發現,這四個階層是北京菁英高中生之間共同的默契。每個人都有所屬的階層,而且期待彼此扮演適合自己階層的角色,各歸其所、各安其位。以「學神」為首的校園地位系統,不斷強化著對「天才」的崇拜,與對成績墊底學生「學弱」的蔑視。這些菁英高中生在校內學習的同時,已經開始了階級的遊戲!

中國版「天空城堡」,高中生如何學會階級遊戲?

為什麼高中校園,會形成以「成績」為基礎的階級?中國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這樣的環境意味著勝者全拿,敗者難以翻身,因此菁英父母不惜花大錢投資孩子的教育,以求保持菁英地位,更會贊助孩子出國競爭全球菁英的位置。生活在競爭的一級戰區,讓北京的菁英高中形成了獨特的校園階級文化:

.高中生會採取哪些策略,以求在校園階級系統下勝出?

.甚麼樣的人會成為「神」,「神」怎麼跟凡人互動?

.不同階級位置的高中生,怎樣互有默契、共同維持體系的運作?

.從這套校園地位等級制中生存下來,為高中生打造了怎樣的能力?又將怎樣影響他們的未來?

全球化時代,中國如何製造教育銳實力

本書作者姜以琳以七年時間持續追蹤訪談二十八名菁英高中生,從他們在中學就讀,到上大學,乃至出社會後就業的發展。二十八個個案中有學神、學霸,也有學渣、學弱。她捕捉並呈現出北京菁英高中校園內不平等的互動——對弱者的歧視、對強者的崇拜、對階級的維護......這一切,從高中時起,便已深深植入每個菁英高中生的心中,也已經鍛鍊了他們駕馭地位等級的能力。

中國最菁英高中生在校時便已養成階級文化品味、嫻熟駕馭地位等級制,當他們走向世界一流的大學就讀,或進入全球企業任職,或甚至進入中國的權力中樞,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中國銳實力的各個面向,已有多本專書討論。這是第一本深入菁英教育現場的專書。當中國菁英參與全球菁英的競爭遊戲,走入各行各業,我們也應當密切關注、認識這個現象背後的意涵。

名人推薦

吳曉樂作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

郭駿武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祕書長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藍佩嘉臺大社會系教授,《拚教養》作者

好評推薦

精彩的文字,生動的細節,令人捨不得闔起書本。《學神》帶領我們進入中國的中學,看見以考試建立起來的世界,充滿了競爭與淘汰,而成績優異的學生,在這裡享有崇高的地位。作者姜以琳耗費數年的時間追蹤觀察這些年輕人,見證他們進入常春藤大學並在歐洲和美國獲得高階職位。強烈推薦!——安妮特.拉蘿(AnnetteLareau),《不平等的童年》(UnequalChildhoods)作者

《學神》是一本極具意義的著作,作者長時間觀察一群中國的菁英學生,見證他們的成長歷程。作者文筆細膩、內容親切易讀,結合社會學、教育學和人類學的跨學科文獻,推薦給關心中國崛起的讀者。——馬穎毅(YingyiMa),《野心與焦慮》(AmbitiousandAnxious)作者

作者姜以琳提出清晰的概念,透過嚴謹的分析,讓我們知道中國菁英家長的子女如何駕馭這套教育體系,他們又是如何獲得學業上的成功,以及在全球競爭中爭取獲勝的機會。姜以琳還破除了「虎媽」的神話,呈現社會階級在塑造價值觀、規範、日常實踐和社經地位的至關重要性。——周敏(MinZhou),《亞裔美國人的成就悖論》(TheAsianAmericanAchievementParadox)共同作者

作者文筆細膩動人,呈現「學神」的生活、觀點和經歷。姜以琳透過長期且全面的觀察,讓我們能夠深刻理解這群社經地位優越、成績優異的中國學生。——馮文(VanessaFong),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College)

這本《學神》讓我們看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此一信念,如何在中國種種條件的催化之下,演繹成數倍於臺灣的殘酷競爭環境。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內卷」跟「躺平」這兩個詞,從中國先流行起來,絕對不是偶然,有其令人悲傷的因素。——吳曉樂,作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

想像一個社會中,如果只有百分之一的在教育中的優勝者,而卻有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習受挫者。整個集體產生的相對剝奪感導致的消極情緒、憤怒、怨恨及不滿,將會成為整個社會的不定時炸彈。而《學神》一書告訴我們這顆炸彈是如何製造。「教育」在民主的國家,學習典範正慢慢的從「追求卓越」跨入「自我實現」的年代,正是因為教育一旦成為階級複製的煉金術;階級越穩固而且很難流動的社會,絕不是人們能夠安居樂業的場域。——郭駿武,臺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

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