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學生之親子溝通手冊

ebook

By  金善浩

cover image of 家有小學生之親子溝通手冊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進入小學之後,父母會碰到教育孩子以來不曾感受過的全新局面。本書收錄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家長遇到的各種難題。當你理解孩子的脆弱與反抗,孩子會體會到你的苦心,也能重建緊密的親子關係。  「媽媽,我想要買那個,同學有,我都沒有。」  「媽媽,等下我跟朋友約好要一起打遊戲。」  「媽媽,小芳說她不要跟我當好朋友了。」  最讓父母傷腦筋、煩心的教養問題,這本書都有解答。  讓小學資深教師來告訴你與孩子溝通的秘訣,以及孩子的內心變化。  以前互相擁抱和表達愛就能滿足的親子關係,  進入小學階段,只靠這些還不夠,所以必須熟悉和孩子對話的方法。  和孩子對話處處碰壁,你感到害怕、力不從心嗎?  小學生家長與其關心孩子課業,擔心未來;更要關心孩子身邊微不足道的小事與敏感。  大家都知道,媽媽對孩子說的話很重要,可是,為什麼和孩子對話卻越來越容易起衝突,一天比一天困難呢?別說是對孩子帶來正面影響力,只要一開口說話,親子關係反而更加惡劣。你無心的一句話,可能讓孩子關起心門或喪失學習心:  (x)「你的好朋友叫什麼名字?功課好嗎?」(太早這樣探聽,孩子就會燃起防備心。)  (x)「都是因為你不聽媽媽的話,所以才⋯⋯」(把錯歸咎孩子,孩子只感覺到怒氣,聽不進任何話。)  (x)「很棒,你的分數要比○○同學高喔!」(以結果和他人比較,孩子會喪失學習動機)  為了正在苦惱的媽媽們,小學教育專家金善浩老師分享了他的實戰經驗!  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如何掌握隱藏在對話之中的真正想法,擺脫對孩子造成創傷的說話方式,以及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鬆無負擔的對話法,並進一步地培養具備自信心與自學力的孩子。  你應該這樣關心孩子:  (o)「最近很累吧?謝謝我的寶貝表現得這麼好。」(同理並肯定孩子,孩子會感受到愛)  你應該這樣支持孩子:  (o)「好棒啊,你喜歡那個朋友的哪一點?」(這樣表達支持,孩子就會樂於分享。)  你應該這樣稱讚孩子:  (o)「一個月前,你還不太會背九九乘法表,現在背得很熟囉!」(以過程和自己比較,培養自學力)  提供父母最想知道的Q&A  ‧小學時,應該買手機給孩子嗎?  ‧有什麼話會傷害到小學生的自尊心呢?  ‧為何避免早上罵小孩呢?傷害為何比起晚上更大呢?  ‧父母有什麼需要避開的說話習慣呢?  ‧父母對孩子帶來正面影響的說話習慣是什麼?  ‧當孩子說「好煩」時,父母該如何接話?  ‧當孩子一直盧,想買昂貴的東西時,要怎麼辦?  ‧當孩子看起來有心事,比起說「怎麼了?有什麼事嗎?」,要怎麼回話比較好?  ‧孩子喜歡班上的同學,如何教育孩子初次告白的禮儀?  父母很努力想了解孩子,但卻無法好好溝通的原因?  從何時開始,你和孩子的對話變得不順暢?  你孩子曾說:「媽媽都不了解我」、「不知道」、「媽媽關心的只有成績。」等話嗎?  這是因為媽媽越想要「依附」孩子(控制孩子在自己理解的安全範圍),  越會讓日漸有「分離」需求的孩子(獨立,想有自己的私密空間)產生大大小小的衝突。  本書告訴你如何接近孩子柔軟的內心。  昔日親密的孩子,為何現在卻常常對父母生氣?當孩子經常發脾氣時,先靜靜地留意是什麼事讓他產生了壓力。  當孩子說「煩死了!」代表他現在壓力很大。  小學時期的壓力,多半源自兩種:一、課業壓力;二、人際關係的壓力。  令人惋惜的是,這兩種壓力幾乎沒有什麼解決之道,  本書告訴你比起叫孩子休息一下或安慰他,更該做的事情!  你的說話方式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資深小學教師說:「唯有大人能從自身做起,在日常的語言中使用儘管微不足道,卻很讓人窩心、帶來感動的語言。孩子們也才會想要自行改變。」  但也別忘了!你也只是普通人而已,無法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雖然讓人很心痛,卻是鐵錚錚的事實。  身為父母唯一能做的是給孩子歸屬感,成為孩子的溫暖靠山。本書特色  這本書的編排非常簡單、易懂,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基礎篇和實踐篇。在基礎篇中解釋了孩子為什麼不想跟家長對話,以及父母為什麼會把對話演變成「戰爭」的原因。這裡提到了與「內在小孩」相似的概念,作者用「依附小狗」一詞,呼籲家長先認知自己內心的依附小狗,是不是把自己的慾望強加在了孩子身上。與此同時也強調了孩子是一個人格獨立的個體,所以需要理解和尊重,不要用「為孩子著想」為藉口說教孩子。  想要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要先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觀念。因此,在嘗試與孩子對話以前,先要學會耐心等待。其次是實踐篇,作者結合教育學生的經驗向家長傳授了一些生活中可以運用對話技巧。例如,如何與自卑的孩子對話,母親怎樣的態度可以提升孩子的自尊感;如何耐心的與壞脾氣的小孩溝通;發現孩子說謊時,家長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等。  本書最具特色的地方有兩點,一是開篇的小漫畫,二是每篇結束後的Q&A,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將父母看讀完一章後想追加的問題都寫在了裡面。作者的文筆很有國小老師的親和力,很多問題可以一語道破,還會在文章的對話中標記內心的OS,這也是很有趣的一點。(引自譯者胡椒筒之言)

家有小學生之親子溝通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