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深呼吸

ebook Vision

By 鄭育慧

cover image of 三個深呼吸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誠品選書

「芳療師的手,是意念的延伸。」

她帶著精油前往災後現場,

踏入病房、深入偏鄉。

她觸碰人們各種病痛的身軀,

提供的是芳療,是膚慰。

2023年後山文學年度新人獎得主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專文推薦

氣味勾動海馬迴,跟隨香氣而來的,

是好多身體、好多人臉,

各種工作的場景再次現前。

如果時間必定會帶走健康的身體、消除珍貴的記憶,

至少在共同存活的此刻,

我們所行之處都瀰漫著植物芬芳的氣息。

「三個深呼吸」,手放上肩膀,

我看見眼前的老人家們露出天真的笑,

在香氣中瞇起雙眼,宛若初生的孩童。

──鄭育慧

//

一位華文系畢業,把香氣帶進人間現場的年輕臨床芳療師,

記按摩背後「無聲的工作」,與療程床上身心靈受了傷的人們。

維持呼吸,專注凝神。

我記起這些手曾和我彼此交握,

此刻我們又再次待在共同的香氣之中──

避難收容中心裡,動刀數十次的阿嬤在施以精油撫滑觸碰後,像隻撒嬌的小貓,嚷著:「好舒服啊,好久沒有這麼舒服啊......」殯儀館裡,一位兒子在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中驟逝的母親,在按摩中長嘆口氣,瞬間,她全身的重量也隨這口氣掉了下來。

躺到療程床上的,還有大腦失智、身體仍存著戰爭記憶的阿公,隨時戒備著的阿姨,背負眾多案家重責的社工們;也有顛覆偏鄉老人印象,開懷吟唱作樂的原住民老人家......

2018年花蓮發生大地震,十多人死亡、傷者無數,23歲的鄭育慧以志工身分跟隨臺東聖母醫院芳療團隊來到避難收容中心。失眠多日的受災戶,在短短十分鐘的按摩中熟睡了,原本緊繃不安的現場,飄散著植物的芬芳。

鄭育慧隨後考取國際芳療師認證,進入醫院、深入偏鄉,為臨終病人解放腫脹不堪的四肢。飽受體膚之苦的長者與終年疲累的社工、家庭照顧者也是她按摩的對象──這些人都已經很久很久,沒有機會在肌膚的觸碰裡感受被人呵護的安全感。

本書為2023年後山文學獎年度新人獎得獎作品,鄭育慧以謙卑自省、帶生死哲思與人文關懷的眼光,書寫她長期服務於臺東,與身體、生命、氣味對話的故事。

各界推薦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__專文作序

朱為民(台中榮總家醫部家醫科主任)

林立青(作家)

陳良娟(臺東聖母醫院院長)

萬芳(唱作歌手、演員)

葉綠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__療癒推薦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她掄起雙手,調整身體與雙足位置,以對氣味的領會,觀照到生機、生命、生態,體悟有關香臭、疾厄、死亡、青春與凋零的種種。

偶爾覺得心累時,我會去找出育慧的文章,讓她隔空「膚慰」我。

吳明益(作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有限的資源面對時間之流裡源源不絕的病與死,尊嚴與熱情相比之下就像易碎品。與醫師不同,芳療師對抗的武器是玫瑰、佛手柑、薰衣草、羅馬洋甘菊、檸檬香茅、絲柏、大西洋雪松、永久花......,還有他們的雙手。

陳良娟(臺東聖母醫院院長)──

臺東聖母醫院守護偏鄉,是一間有溫度的醫院。修女們常說:「只要對人身心靈有益的事,就要想方設法全力以赴。」一切是那麼奇妙,這間窮人的醫院,竟然成為「香香」醫院,芳療不再是貴婦的專利,也成為了病人、老人及需要者的日常。

本書中芳療師育慧以藝術的詠嘆、優雅的文筆,生動地連接著每個悸動的當下,真實描述了芳療實踐的美好及感動!

萬芳(唱作歌手、演員)──

如果依從自己內在的聲音,其實生命是開闊而多樣的,並且從中獲得豐盛。我很喜歡做芳療,精油的吸聞與芳療師依據不同的身體與心靈進行的按摩,不只是膚慰,也是撫慰。

雖然我不是太認同某些芳療師過於果斷的對身體的訊息下判斷,但我想很多芳療師在透過精油的接觸以及與人的互動,其實也在進行自身的探索與梳理,而藉由這個工具透過服務彷彿是輸出,其實更是對自我的輸入。

生命的行進,不是只有一種方式,也不是只能依循多數人的價值觀,在這本書裡,彷彿抬頭看見廣闊的天空。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在大腦中,處理嗅覺、氣味的腦區,與處理情緒的腦區是非常靠近的。本書用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讓我們看見情緒與氣味之間各種可能的連結。

三個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