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 Island

By 賀淑芳

cover image of 蛻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賀淑芳最新長篇小說,
以一九六九年馬來西亞真實歷史「五一三事件」為核心。
沒有人能對幽靈說謊。


死去的不是我母親,不是我的姊妹兄弟,不是友梅,
死亡就在我裡面,像顆種籽。


「起初,你使我疼痛,後來,我發現封凍的傷疤,原來也會痛楚燃灼而融化。
因為我把恐懼埋得太深了,直到我對它陌生,直到它又翻轉回來,我察覺最大的恐懼就在我裡面。這死亡。這出生。」──摘自《蛻》


一部處處骸骨的小說;一部渴盼無主野魂安息,倖存者不再噤聲失語的小說。

《蛻》以繁複的虛構,滴釀般剝開一九六九年在馬來西亞所發生的真實歷史「五一三事件」。

小說主線從一個五一三倖存者的家庭,跨越三代,由三個女性人物的時間,以及她們與朋友、戀人或者未能釐清曖昧的關係,似湖面漣漪般,擴衍出命運蹇舛、種族創傷、生存艱難、大舉入侵的恐懼與被逼迫著的沉默與遺忘。

本書獲國藝會馬華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本書特色:
賀淑芳暌違九年後,以一九六九年馬來西亞真實歷史「五一三事件」為核心,所書寫的長篇小說。

張亦絢(作家)、童偉格撰推薦序。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張貴興、楊佳嫻(作家)、韓麗珠(作家)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蜕》面質也扭轉了歷史刻板印象,但先於一切的,還是「以文學技藝轉變記憶基模」的批判與實踐。血脈、族群或國別,是十九世紀遺留的長期記憶基模,親屬世系以及與國族有關的年代,至今仍是強勢基模,經常犧牲其他基模或作為其他基模的「遺忘機器」。譬喻而言,賀淑芳的記憶之屋,不是家祠,更近萬應──它補綴連補綴的「百衲被」組織,容納了更多族群二分外的感懷與見證。──摘自張亦絢〈近距離與遠眺〉推薦序

縱然艱辛與困難,卻不放棄去完成一本書,必然,是因書寫者仍然堅信:死者被封印在緘默裡的生命,與我們有關,就是我們,應當清償的記憶債務。──摘自童偉格〈小說的在場〉推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