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看故事,懂中醫

ebook

By 郝萬山

cover image of 零基礎!看故事,懂中醫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在中醫眼中,人有兩個器官會思考,一是腦,一是心,所以養身要先養心。

眼睛有問題,竟是肝出毛病?《黃帝內經》:人的五臟其實和五官連一起。

四個病人都說自己頭痛,中醫卻開不同的藥,這就是中醫獨有的「同病異治」。

你聽過五音療法嗎?這可是中醫界有名的靈丹妙藥。

作者郝萬山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任教行醫超過50年,

更是中國《傷寒論》示範教學主講人,

經常到世界各地講授中醫,深受中外學生推崇。

這次他用說故事的方式,比較傳統中醫和現代西醫的差異,

再搭配中醫聖典《黃帝內經》、臨床科學《傷寒論》的精髓,

讓你看故事,就理解了看不見的陰陽、五行、氣、經絡的運作奧祕,

讓你從好玄改口「原來如此」。

有些中藥,用錯了是毒,用對了就是藥

用來治療關節炎的生附子,其實有毒,但煮過後就變成藥。

毒物為何會變良藥?原來中醫的治療就是「以偏糾偏」,

當健康出現偏差,就用「毒」(古文是偏性的意思)來治療。

所以很多中藥都來自原始生藥,甚至是藥食同源。

《傷寒論》很早就講,對抗病毒,關7天就會好

遇上病毒性感冒,即使不治療,只要沒有併發症,7天就會好;

這就是現代人至今弄不懂、古人早有答案的7日節律:

女人經期28天一個循環、懷孕280天就會生出小孩,

人類最好的養身之道,名中醫說,得順應自然節律來調養。

養身先養肺、養心,病痛遠離你

.呼吸要順,從養肺開始,偏偏肺很嬌,不耐寒、熱、燥、溼

怎麼養肺,學學老中醫的腹式呼吸法:細、靜、勻,就會長壽。

不只肺,皮膚、鼻腔,都有呼吸的功能,這兩個器官要如何保養?

.情緒失調會損害內臟,所以養身要先養心

《黃帝內經》認為,不良情緒會導致氣機紊亂,

目前最多人患的7大類疾病,都跟「心」有關,

因為心掌管神智,心理要先健康,其他器官的運作才會正常。

老中醫傳授「7大養心法」,幫你擺脫情緒病。

還有,肝藏魂,如果你很容易分心,可能是肝血不足,怎麼判斷?

別小看「吞口水」,常常練習就能健脾養胃又長壽,

作者獨創的「吞津養生法」,只要3個動作,面色紅潤又健康。

研究《傷寒論》超過50年的權威中醫,

從陰陽、五行、經絡的運作原理,讓你從好玄改口「原來如此」。

零基礎!看故事,懂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