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溫教養

ebook 成為父母,要當「恆溫計」而非溫度計!用耐心回應孩子的情緒,用理解安定孩子心靈,構築坦率的信任關係,維持愛的恆溫!

By 黃之盈

cover image of 恆溫教養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I世代父母必讀育兒回血指南∕∕成為父母,要當「恆溫計」而非溫度計,絕對是刻意練習!讓這本書幫助你找回父母本來就該有的「自信血液」!終有一天,那些在教養時所遇到的各種顛簸經歷,終將成為你育兒時的強大能量!  身為父母,應該成為反應孩子狀態的「恆溫計」,而非溫度計,  兩者不一樣的地方是,溫度計會因為孩子的情緒起伏而跟著起伏,  恆溫計則是「因著孩子的反應,調整自我步調,  反映給孩子之後,保持穩定步伐並引領孩子前進。」  即使面對孩子每個階段成長的動亂,  我們依然可以繼續和孩子保持心連心的信任關係。  面對孩子的大哭大叫、無理取鬧,內心澎湃的「無助、心累、崩潰」正席捲而來!  恭喜你,你已經邁入「父母之路」的狂風暴雨期,  我想跟你說「崩潰的心情無害!」  我們得抽絲剝繭打開各個視窗,承認它感受它,就能看見自己、也看見孩子。  每對父母都有能力學習如何與孩子修復,孩子正等著你,重新接近他。  一步一腳印,找到最像你的恆溫狀態  《恆溫教養》的核心「在於時時覺察當下的狀態」,敏覺自己是否因為孩子情緒震盪跟著起伏,進而對教養的態度患得患失。這種感覺就像如果孩子發燒了,你拿著體溫計跟他說「寶貝,你現在身體很熱三十九度多」,恆溫計並不會跟著一起發燒,如此才有機會保持身心安頓的狀態,照顧眼前的孩子,假設我們本身就是體溫計,隨著孩子起伏,就很可能因為孩子發燒跟著焦躁不安。  父母有什麼回饋,就會讓孩子長成什麼樣的大人  孩子在敏感時期的發展經驗會改變大腦迴路,建立連接模式,這是奠基學習及行為的基石。而父母能做的,就是給予他們安全的環境,在適當時間給予適當刺激,讓他們感受到「我會」、「我可以」、「我行」的鼓勵與支持。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到他們想做的事情,並且尊重每一個選擇,用同理心的角度,再做一次小孩,嘗試站在孩子這一邊,去思考他們言行舉止背後所代表的含意。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關係的累積,在脫口說出負面語言之前,三思後行,那麼親子之間就會取得絕佳的默契。  關於──愛與設限  孩子情緒來時,父母透過語句能安頓孩子的心,設限與愛是一起發生,唯有愛可以幫忙設限,但是設限卻無法確切表達愛意。親子之間建立愛的保證可以這樣說:  父母可以多說:  「從你的眼神中,我看見你正在猶豫,要不要讓我知道呢?」  「你對我來說很重要,你很特別,可以幫助我了解你內心的想法嗎?」  關於──管教  當父母感到孩子開始盧不停、吵吵鬧鬧時,父母第一時間可以做的就是「過去抱抱他」、「摟著他的肩膀」、「語氣低八度」、閉上眼睛慢慢說出心裡的話,如果自己心裡也很焦躁,就當作是跟自己說也可以。  父母可以多說:  「沒關係,我了解。」  「我知道你也不想這樣。」  「不要緊,有我在。」  「我會幫助你,跟你一起慢慢平靜下來,幫助我了解怎麼回事。」  關於──親子說愛  親子之間的溝通和好話要慢慢說,因為孩子的吸收程度是以「慢倍速」吸收,當我們慢慢說,我們也能感受到愛的流動,即使在親子衝突失和之後,依然能和孩子更靠近。  父母可以多說:  「小寶貝,你來當我的孩子好開心,你是獨一無二的,我愛你!」  「寶貝,我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陪你長大!」  「親愛的,你會生氣是因為你很在乎我的想法,我願意穿越恐懼去了解最真實的你。」  關於──和孩子談性  父母保持健康的態度,不以「私密、嚇斥、神祕」來回應,不避諱討論,和孩子一起找答案,當孩子對性感到好奇時,有親近的大人可以詢問是很重要的。  父母可以多說:  「哇!我知道你正在用你的方式參與話題!你最想問的是什麼呢?」  「寶貝恭喜你,會問這個問題,表示你長大了!」  「很多生物從小到大都有不同的變化,我們可以一起找答案討論喔。」  恆溫溝通‧心連心的親子關係,是孩子一輩子強大的精神隨扈  黃之盈心理師累積多年臨床觀察,透過大人的內在覺察及孩子的大腦地圖,讓你在育兒路上,更明白親子關係。本書以預防性的觀點、淺白語言及作者與孩子的日常相處切入,促使你逐漸對「育兒有把握」、「看懂孩子的內心狀態」、「療癒自己的內心」、「了解孩子的發展」、「找回與孩子心心相連的感受」。  育兒出現壓力,如何抒發?  →當我們育兒感到不耐煩、心裡有壓力時,都值得停下來「被聆聽」和「被了解」,如此一來,父母與孩子就不會因為需求不被滿足而彼此「糾纏」,正視自己的需要,才能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總是故我、講不聽怎麼辦?  →孩子的內心轉變是非常迅速的,和孩子商量做法後,記得「保留時間」等待孩子吸收,當我們相信他們正用「自己的速度」消化這個訊息,彼此的信任感將在一來一往中被確認下來。  溫和設限,能幫助恢復理智  →不要想過去到底叮嚀了幾次,因為孩子們需要再來個一百次,四歲以前的孩子危機感與大人完全不同步,對他們來說「直接帶離」、「轉移注意力」加上不斷重複的溫馨叮嚀才是最佳作法。  關心的話語慢慢講  →當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需求感,他會生氣、狂哭,這時候我們不需要馬上嚇阻他「不要生氣、不要哭」,這些都離他們的感受太遠,不如和他們一起了解有多生氣,讓孩子的內在建立「恆溫調節」模式,慢慢地說:「你真的好生氣,對嗎?」  協助孩子標誌各種感受  →當孩子出現不適當的行為,我們可以幫孩子說出他的擔憂、恐懼等種種感受,最主要的功用是幫助他在1.標誌這個感受之後,2.拓展出對感受的理解,3.再協助他提供更多行為的選擇。  藉由本書,我們能看見父母的真實對孩子的重要,  當你遇到育兒煩躁時,都當成一個自我覺察和反思的機會,  在每次失血的過程,只要多多接納自己的起心動念、疼惜自己的辛苦和付出,  就有心理空間讀懂孩子的發展歷程,  當我們對自己真實懇切以待,再次回到育兒現場時,  就比較容易蹲下身子,坦率地與孩子一同分享彼此的處境。  恆溫教養金句  溫和設限,能助你恢復理智  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彼此的信任感就會累積越多  身為孩子,他們也希望父母是幸福快樂地活著!  耐心窺見、好奇探究孩子的內在  當孩子的探照燈,關注想望和需要  愛著孩子,也照顧了自己的內心  我們從未過搖晃深愛孩子的心!  準備對孩子生氣前,請記得,他當下的挫折和我們一樣多!  停下腳步、陪伴自己,是件重要且值得的事!  把你自己,也當成你的孩子這般重視!  透過傾聽,打開耳朵的我們,擁有與孩子心連心的能力。本書特色  特色1透視I世代育兒焦慮,建構穩固的親子關係  透視I世代父母心理,心理師協助父母,正視隱藏在育兒挫折感背後的內在需求,調節情緒溫度,提醒我們在照顧孩子之餘,也能照顧自己,運用大腦機制和心理分析帶你看見,引流負面情緒,將帶來正向功能,進而建立更美好而穩固的親子關係。  特色2正確使用3C,不忘與孩子保持心連心  針對使用3C對孩子人際、情緒及發展的影響,給予解析和建議。書中附上「十種大教養困境解方」,讓父母們在面對種種無措的情境時,給自己理解的空間,思索孩子的心態,從而做出合適回應。藉由蒙特梭利觀點,實踐居家改造,打造孩子與父母恆溫狀態,幫助彼此找回心連心的智慧!  特色3 愛的語言改變大腦迴路,讓孩子長出心理韌性  透過建立愛的語言,可以改變習慣性的大腦迴路,協助父母即便與孩子衝突之後,依然有機會修復親子關係!透過日常檢核表和恆溫對話,建立親子有效溝通。分享不插電日常遊戲,正確判斷孩子當下的真正想法,更增強心理韌性和平穩情緒!  特色4正面迎接孩子的性好奇,引導孩子全人健康成長  協助父母面對孩子對性的好奇,摘下有色眼鏡,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身體與性的好奇,一起以健康的態度找尋答案。並在教養過程中傳遞身體自主權觀念,給予各個階段孩子發問時的「具體回應方法」,擁有正確的身體意識、人際關係及感情觀念。

恆溫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