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宣言

ebook 一部全球史

By 大衛.阿米蒂奇

cover image of 獨立宣言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從全球史的角度重新檢視獨立宣言,

也透過獨立宣言看見不一樣的世界史!

舉世聞名的《獨立宣言》,不僅是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

更為現代世界立下基礎,對世界各地造成巨大深遠的影響。

廣大世界的痕跡,就鑲嵌在一部簡潔而充滿力量的文件中。

全球思想史的典範之作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年度最佳圖書

陳禹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研究員)專文導讀

美國《獨立宣言》舉世聞名,相關研究無數。但在本書中,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大衛.阿米蒂奇卻另闢蹊徑,提供了理解這份文獻的全新方式:一個全球史的角度。

《獨立宣言》的誕生,象徵一個曾經被統治、壓迫的政治社群,採取自力救濟的手段,宣示自己成為國家的意圖。它不僅昭告美國進入世界舞臺,也成為其他國家仿效的模範。阿米蒂奇強調,《獨立宣言》的出現,代表了18世紀晚期的一個全球性時刻,與當代不無相似:它是那個年代歐洲、非洲與美洲逐漸結成單一經濟與文化體系、政治與印刷術交會、以及個人遷徙與商品移動下的產物。

阿米蒂奇以1776年以來超過一百份獨立宣言為根據,佐證美國《獨立宣言》在世界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從帝國主宰的世界中,創造出由國家組成的世界。另外,他也探討世界各地如何詮釋《獨立宣言》,而這份文件又如何對全球的獨立運動發揮巨大影響。

透過這本書,阿米蒂奇示範了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國際轉向與全球轉向。他說:每個世代都有他們應得的獨立宣言,我們身處的全球時刻,讓我們應該擁有一部《獨立宣言》的全球史。

書中除收錄美國《獨立宣言》全文,以及十多份世界各地《獨立宣言》的譯文,更首度彙整了讓人大開眼界的清單,列出1776年以來的所有獨立宣言。這個獨特的全球觀點顯示出美國《獨立宣言》獨一無二的地位:為我們這個現代世界立下基礎的文件。

媒體讚譽

在這本精彩著作中,阿米蒂奇不僅探討美國的立國文件,也針對現代世界提出了刺激人思考的觀點。美國《獨立宣言》的相關著作中,沒有一部能與這個精彩絕倫的著作相比。

——彼得.奧努夫(Peter S. Onuf),《傑佛遜的帝國》(Jefferson's Empire)作者

大衛.阿米蒂奇引人入勝而思路清晰的這本書,將在堪稱是全新領域的跨國思想史中,成為關鍵著作。

——克里斯多福.貝里(Christopher Bayly),《被遺忘的軍隊與戰爭》(Forgotten Armies and Forgotten Wars)共同作者

阿米蒂奇流暢可讀的研究,為美國這份真正革命性的宣言,尋回了其歷史脈絡。

——美國圖書館協會《書目雜誌》(Booklist)

阿米蒂奇提出並分析《獨立宣言》的全球影響,讓我們看見這份文件不僅是強大的全球象徵,也是在其發表後的五十年間,在其他地方產生主權國家的手段。為了探究美國宣言的國際影響,阿米蒂奇檢視了19世紀其他國家類似宣言的發展,並提供來自各地的例子。他要做的是找出「《宣言》為美國主張的獨立究竟意義為何」,也對世界各國間政治上的相互依存提出他仔細思考過的問題。他對《獨立宣言》本土與國際脈絡的新觀點,顯示了在國家成為全球政治主要單位的過程中,這份宣言所具有的重要性。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大衛.阿米蒂奇這本著作精簡扼要而洞察力十足,示範了真正以跨國途徑書寫歷史的潛在力量......他將眼光望向美國以外,改變了我們看待《獨立宣言》涵義的視角......阿米蒂奇考察一份既屬於特定時空卻又超越時間的文件,藉此對關於現代世界的基礎最重要的一些問題,提供了新的理解。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美國《獨立宣言》長久以來被視為國家財產。但是,雖然美國大眾傳統從宣言文字中看到的是他們國家的身影,大衛.阿米蒂奇卻看出其中反映的更大世界......這則故事是關於由國家組成的世界如何從帝國稱霸的世界中興起......。這樣的全球史無疑見證了文字與觀念的力量。

——《哈佛國際評論》(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美國《獨立宣言》比起其憲法是一份更為全球性的文件,它是世界共有的知識與政治財產,超越了其創造當時的情境,或許甚至超越了起草者的本意。令人意外的是,這份文件的「來生」並未受到歷史學者有系統和全球性的考察,而借用大衛.阿米蒂奇的話,他將《獨立宣言》當作「一個事件、一份文件,也是一種文類的濫觴」來研究,以此寫出的簡明流暢之作值得讚揚。他證實了《宣言》首先是一份「國際」文件,背後驅力是要在國家體系中建立北美聯合殖民地的正當性,以及這些殖民地與他國結盟對抗英國的權利。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這本書是針對一個你可能以為已經了無新意的主題所進行的考察,引人思考。

——《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這本簡明流暢的著作,是對《獨立宣言》研究的重大貢獻。從全球角度而言,這個文件的重要性似乎並不源自它的第二段(「人人生而平等」),而是來自宣告獨立的結論。阿米蒂奇的主張也許會引發一些反對意見,但是為先前學者所忽略而經他提出的證據,必須受到嚴肅看待。

——保琳.邁爾(Pauline Maier),《美國聖典》(American Scripture)作者

阿米蒂奇的核心主張引人入勝而意義重大。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獨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