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皇帝在上吊,那邊歐洲人在幹嘛?

ebook 法國超鐵血宰相掌權、英國議會與國王撕破臉、俄國真假沙皇爭上位……慵懶的崇禎十七年,歐洲卻在大混戰!

By 馬瑞民

cover image of 這邊皇帝在上吊,那邊歐洲人在幹嘛?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當「崇禎年間」,後面接的不是一段文言文,

而是一場超精彩的歐洲近代史,想必讓人眼睛一亮:

▪「法國版曹操」是誰?

▪數學家想破頭三百年的「費馬猜想」究竟是什麼?

▪年少致富、中老年落魄......荷蘭史上最偉大的畫家是誰?

▪迪士尼《風中奇緣》的寶嘉康蒂,後代居然都是美國名人?

▌法國:死後被法國人民開棺鞭屍的暴虐宰相

  黎塞留是法國史上最惡名昭彰的宰相,他生前架空國王、趕走太后、監控王后、流放親王、處死公爵、關押貴族、收買文人、壓榨百姓。彌留之際,神父問這個小個子主教,你要不要寬恕你的敵人?黎塞留回答:「除了公敵之外,我沒有敵人。

  黎塞留甚至說過這樣的話:「只要寫下六行字,就算是這個世界上最誠實的人,我也一定能從中找到足夠的理由絞死他。」

▌荷蘭:因為一朵花,全國陷入經濟泡沫

  鬱金香1593年從土耳其引進歐洲的時候,數量少、價格貴。當時的王公貴族把鬱金香當奢侈品,由於市場需求旺盛,敏感的荷蘭人嗅到了商機。一開始,少數商人囤積鬱金香球莖,很快演變為全民運動。

  1634年,有人花1,000元買了一個鬱金香球莖,一個月後以2萬元賣出。

  1635年,一種名叫Childer的鬱金香品種,其一株的價格等於13頭公牛。

  此時的鬱金香不再是一種觀賞植物,而是瘋狂上漲的股票。

  1637年2月4日,鬱金香突然崩盤。七天之內,價格暴跌90%。普通品種的鬱金香甚至不如一顆洋蔥(洋蔥至少可以吃)。

  沒有買鬱金香的人,因為借高利貸給別人買鬱金香,傾家蕩產、流浪街頭......

▌俄羅斯:不只真假公主,還有真假沙皇!

  17世紀初,俄國被稱為「雷帝」的伊凡四世共有三個兒子:太子被雷帝自己誤殺,剩下是費奧爾多與小德米特里。小德米特里在日後被國舅戈東諾夫毒殺,而在其死之後,1605年有個自稱是德米特里的人,在波蘭軍隊的支持下進入莫斯科,成為新沙皇。「假德米特里」就這樣堂而皇之的當了沙皇,甚至傳到了「假德米特里四世」!

▌明朝人看歐洲:自大天朝的超荒唐想像

  明末的歐洲人對明朝了解得如此清楚,而明朝對歐洲的了解卻是如此匱乏。明末接觸過、了解過歐洲人的蔡汝賢、茅瑞徵、沈德符、俞大猷、朱紈、嚴從簡都認為葡萄牙是一個東南亞國家,距離中國不遠。大部分文人相信,葡萄牙人喜歡吃中國小孩,而且記述得十分詳細,說什麼用鐵籠放在熱水上蒸,蒸熟了用鐵刷子刷掉皮膚後,小孩子還活著。這時候才殺了孩子,取了內臟,再次蒸熟後食用!

★本書特色

崇禎十七年,歐洲向明朝輸入了科技、輸入了金錢(巨額)、輸入了軍隊和武器、輸入了人才和思想......但是明朝沒有富有、沒有強大,沒有步入現代化,而這時歐洲已經超過了明朝,並且將以更快的速度與清朝拉開差距。就讓本書帶領你一窺崇禎年間,歐洲國家崛起的背後關於經濟、科技、思想與藝術的所有祕辛!

這邊皇帝在上吊,那邊歐洲人在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