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書簡,烽火歲月本森教授通信集

ebook 槍砲聲數年不減,歷劫歸來的是希望抑或更深的絕望?

By [英]亞瑟.本森

cover image of 戰時書簡,烽火歲月本森教授通信集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一個不肯自我犧牲的生活,只能無力地遮擋苦難和遭遇

吸引魔鬼最微妙的方法,就是樂於虔誠地讓別人感到不適

因為人性的貪婪、利益的交織,世界陷入了愁雲慘霧之中,

在那個狼煙四起的年代裡,人們對和平、死亡有了新的認知,

歲月靜好與文明發展似乎不成正比,紛爭是無法逃避的宿命......

面對他人悲傷的情緒,千言萬語終歸於沉默

「與沉默相比,同情的話語幾乎更會令人覺得痛苦,因為它顯示的是給予者和接收者雙方的最大脆弱。接收者知道沒有希望得到任何幫助,而給予者除了無濟於事的同情外,什麼也沒有。」

個體承受痛苦的方式,旁觀者沒有權利指摘

「我相信在承受巨大痛苦時,承受者的行為方式對他們來講是最好的——那是一種本能的癒合方式。可是我們卻責備別人在承受痛苦時表現得又冷又硬,或者是顯得脆弱、任性或失常。一些人透過沉默得到最好的自我治癒,一些人則透過抱怨來釋放——不管怎麼說,一個人能得到恢復,不是透過理性或思想,而只是透過繼續生活下去。」

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沒有人是完全不重要的

「我們都參與了一個浩大的事業,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小份工作,這個浩大的事業不但滿載偉大的夢想和前景,而且也具備輝煌的現實——城市的每一根地基都是一塊珍貴的寶石。一切都有賴於我們恪盡職守地做好我們自己的那小份工作,同時也不漠視我們頭等重要的哀傷與喜愛,而且不會縱容它們令我們失去理智和力量。如果我們不肯觀看小的事情,我們就無法見到大的價值。當我們觀看後,抬起頭來,把目光投向清澈可鑑的天空。」

人類之間的紛爭不斷,一切只是新秩序的重塑?

「若是所有一切已經到了極致,將要翻開新的篇章呢?既然個人已經達到某種均等的理性和友善,人類是否就得學會以一種新的秩序融合在一起,在這種秩序中,人類將不在乎自己的尊嚴和個性,只是用無言的自我付出,盲從地服務於一個事業呢?這終究是否可能是上帝的一個新訊息呢?我們稱之為自由的東西是否只是一個樂趣,是一個現在我們必須摒棄的奢望呢?我們是否必須要知道我們無法各自做任何事,無法分享和致力於任何事,除了壓制我們所有最渴求的希望和幻想呢?」

毋須恐懼肉體消亡,它其實是永恆的象徵

「死亡並不是我們所感覺到的那種邪惡,我們不應當如此害怕所有人都必須經歷的事情。死亡並不礙事,它只是破碎的浪花回落到源泉中,生命會再生並繼續,不會因為邪惡而終止。」

「所有的經歷顯示,死亡的人並不害怕死亡。我曾經不得不面對它時,我沒有懼怕,甚至根本沒去想它:它似乎只不過是進入睡眠,它偷偷地來臨時,是很輕柔的。我們處於健康狀態時害怕死亡,是由於我們求生的意願。但是當死亡到來時,它輕柔地把這種意願帶走了。伴隨某種顫慄的感覺,我也的確相信死亡很可能包含某種有福的經歷,它沒有毀壞我們的生活,而是把我們從大部分麻煩中解脫出來。」

〔本書特色〕

本書為亞瑟.本森寫給好友的書信集,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者對戰爭和死亡進行了反思,並探討從中衍生出的各種議題。人們渴望和平,卻又多次為了利益而爭鬥不休,進而導致一系列悲劇,面對生活中的艱困與挑戰,我們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這個世界還存在希望嗎?讓我們翻開本森的信件,透過一行行暖心的文字尋找答案。

戰時書簡,烽火歲月本森教授通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