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史十八講

ebook 婚姻族制×政體階級×選舉賦稅×貨幣刑法,呂思勉談五千年歷史文化

By 呂思勉

cover image of 中國文化史十八講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從婚姻階級到衣食住行,

敘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淺顯,

史學大家呂思勉剖析中國文化的緣起與發展──

氏族不慣與同族爭鬥,鎮壓本部族之職就讓異族人做?

婚禮中的聘禮,古禮稱為「納征」,即是買賣婚的遺跡?

中國服飾大體上可謂自行進化,其仿自外國的其實只有靴?

魏晉南北朝之世,殺政敵牽及家屬,甚至嫁出之女亦不能免?

▎婚姻:掠奪的變相,亦開買賣的淵源?

據社會學家所考究「先史時期遊獵階級極為普遍」,而遊獵之民喜歡掠奪。但可供掠奪之物極少,女子遂成為掠奪的目的。其後慮遭報復,往往在掠奪後遺留物品,以為交換。此時的掠奪,實則已漸成為貿易,女子亦為交換品之一。掠奪來的女子是掠奪者的奴隸,須負擔一切勞役。此既足以鼓勵男子,使之從事於掠奪;又婚姻之禁例漸多,本部族中的女子,可以匹合者漸少,亦益迫使男子從事向外掠奪,所以家庭的起源是由於女子的奴役。

▎賦稅:樂歲不能多,凶年不能減?

中國的賦稅,合幾千年的歷史觀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以最大多數的農民所負擔的田稅、軍賦、力役為基本,隨時代變化而成為種種形式。自亡清以前,始終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賦稅。(二)自此以外的稅,最初無有,後來逐漸發生,逐漸擴張,直至最近才成為重要部分。租、稅、賦等字樣,在後世看起來,意義無甚區別,古代則不然。漢代的田稅,古人稱之為稅,亦即後世所謂田賦。

▎階級:原以異族為俘虜,後本族犯罪者亦為奴隸?

奴隸的起源,由於以異族為俘虜。《周禮》五隸:曰罪隸,曰蠻隸,曰閩隸,曰夷隸,曰貉隸。似乎後四者為異族,前一者為罪人。然而罪人是後起的,當初本只以異族為奴隸,後來本族有罪的人,亦將他貶入異族群內,當他異族看待,才有以罪人為奴隸的事。免除奴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法令(多因犯罪而為奴隸),一種是以財贖(大約是俘虜一類)。後世奴隸的免除,也不外乎這兩種方法。

本書特色:本書由史學大家呂思勉寫就,取材頗經揀擇,說明亦力求顯豁。全書共分為十八個主題,如婚姻、財產、貨幣、教育、衣食、住行等,透澈剖析了中國文化的緣起、發展以及特色。希望讀者能夠對於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現象略有所知,讀透五千年歷史文化。

中國文化史十八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