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蓀戰時日記(1942)

ebook 王貽蓀戰時日記

By 王貽蓀原著

cover image of 王貽蓀戰時日記(1942)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日記、書信是研究人物及其時代最重要的一手材料,它不只透露著作者的真性情,而且展露那個時代的訊息。與檔案文書、報刊、方志等資料相比,書信、日記類史料別有意味。私人日記一般是當天所寫,也有數日後補寫的,經過逐日、逐月、逐年記錄,累積而成。這種在光陰流轉中逐步形成的編年體文獻,將作者的言行、見聞、思想乃至情緒,隨時定格、固化。日記的「原始性」也因此而與眾不同。

王貽蓀(1918-2009),出生于江蘇省江陰縣的祝塘鎮。父親在鎮上開設雜貨店,販賣五穀雜糧。初中畢業後,王貽蓀在江陰縣的民眾學校任職,從事民眾教育工作。不久抗戰爆發,他跟著父親向西遷徙,抵達長江中游的武漢。他在鄉政訓練班受訓後,擔任鄉政助理員,輔導湖北省鄉政建設。隨後在四川綦江考入戰時幹部工作訓練團,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先派湖北見習,數月後調回四川工作。經數年輾轉,最後在重慶落腳,在後方勤務部特別黨部任職。

1941年上半年,王貽蓀在連指導員任內看盡新兵訓練的問題,1942年,他已調回司令長官部政治部任職,主管各種人事資料的彙報與統計。他記下的,除了部隊中既有的新兵逃兵問題,連指導員的逃官問題也在人事報告中出現,另外他也詳細記載了政工人員在政治部的生活。這些點點滴滴的記載,讓人對抗戰時期的政工、士兵及一般平民的生活有極其生動與出乎意料的認識,拼湊出各階層的圖像。

王貽蓀戰時日記(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