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 Distance |
---|---|
Loading... |
彭羅生同志出身貧寒,在「苦日子」年代,父母只送他讀了初一就辍學了。十四歲的他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全靠長期堅持自學,正如他在自傳中所述:退休之前是為生計讀書,退休之後才是為興趣讀書。在老幹部大學他迎來了人生第二個春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的學歷是大專文化。因為脫產讀了兩年「企業管理」,但專業與文學無關。其實這個大專文憑也屬自學所得。「自學」並非不要老師,正如韓愈在《師說》所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沒有老師指導下的自學,會走許多曲折的路。在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的學生,經統計能成為作家的只有2%左右,因為作家不能關門培養,只有走入社會,接觸生活才能寫出有利於社會、人民的好作品,因為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創作的源泉。離開了這個根本,就成不了有出息的作家。翻開中外文學名家史就知道,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4歲喪父,10喪母,11歲就「走向人間」,只有小學文化。享譽世界大師的文學巨匠沈從文也只有初小學歷。2007年,諾貝爾獎的得主,英國女作家萊辛,她幾乎沒有受過正規教育,13歲辍學,全靠自學成才。最顯著的例子是中國作家莫言今年還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他的基礎學歷也只有高小文化。還有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等等其學歷都很低。所以說:文學作品的成功與文憑沒有直接關係。有豐富閱歷的老同志,如果能像彭羅生同志一樣勇敢地拿起筆來,進行文學藝術的創作,也一定會有豐碩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