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场

ebook

By 厄普顿·辛克莱

cover image of 屠场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作品简介】1904年,厄普顿·辛克莱在芝加哥的肉类加工厂里卧底了七个星期;1906年,曾在报纸上连载的《屠场》成书面世。作为一名倾向于社会主义的记者和作家,这本书写作的出发点是"吃人的资本主义机器",瞄准的是读者的头脑和心灵。但是也许是无心插柳或歪打正着,这本书的弹着点低了一尺,以其中对肉类加工厂的描述"狠狠地击中了读者的胃"。对本书最广为人知的描述来自《纽约时报》:"《屠场》出版后,愤怒的公众来信淹没了白宫。虽然心里很矛盾,但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还是邀请辛克莱到白宫共进午餐,并且承诺会派出调查团去芝加哥......辛克莱本以为罗斯福派出的团队会为肉类商人洗白,但是调查结果却和《屠场》站在同一边。"有不少书曾经改变过历史。《常识》成了《独立宣言》的开路先锋;《汤姆叔叔的小屋》引燃了南北战争;《寂静的春天》促生了席卷全球的环保运动;而《屠场》在出版当年就令美国国内和出口肉类销量大跌、促成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和《肉类产品监督法案》的通过,也直接导致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诞生。这本书的主角是高大、强壮而天真的立陶宛移民尤吉斯。他和他的家庭抱着美好的希望来到新大陆,要在这片平等的土地上重新开始。但是他的生活和希望都被慢慢地撕成碎片。失业、妻子被奸污、入狱、孩子淹死、失去妻子,所有亲朋好友都一步步堕入社会的最底层。尤吉斯曾经抗争过、堕落过、失望过,但最后依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作者简介】厄普顿·辛克莱(1878-1968)出生于马里兰州,一生写过近百本书,被《时代》杂志描述为"除了幽默感和闭嘴的能力之外,拥有所有天赋的人。"他的父亲是一名酗酒的酒类商人,这让辛克莱的童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也让他很早就学会了藏身于书籍之中。在不满十四岁时,辛克莱就入学纽约城市学院,毕业后又花了一些时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但是他对语言和写作更感兴趣——他学习了西班牙语、德语和法语,并且每天都写八千字以上的小说,甚至用速记法来加快速度。在写《屠场》之前,他已经出版了四本小说,但是都不算成功。《屠场》的成功让他成为社会主义党派的国会候选人,但是没能成功当选。后来他搬到加州居住,并在那里度过余生。

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