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生

ebook 一段終生與山學習的生命旅程 · 文學森林

By 娜恩.雪柏德

cover image of 山之生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自然寫作名家 羅伯特‧麥克法倫 萬字導讀推薦
  肖像印在英鎊上的蘇格蘭傳奇作家 娜恩‧雪柏德塵封30多年的傳世之作
  台灣中文版首度引進,登山達人 詹偉雄、李美涼 特別推薦。

  塵封30多年的自然文學經典,影響英國當代自然書寫之作,
  長達數十年捕捉流水、霜雪、鹿鳴和光影變化的感官之旅,
  登山不為攻頂寫紀錄,而是深入身體的學習探索。

 【肖像登上英鎊的傳奇女子】

  娜恩‧雪柏德在二戰時期就完成了這本關於自己長年與山共生的札記,卻因故將書稿塵封30年,1977出版後,被英國衛報推崇為有史以來最好的英國自然寫作。英國知名作家們艾莉‧史密斯、羅伯特‧麥克法倫、珍妮特‧溫特森....等都陸續成為娜恩‧雪柏德最忠實的讀者。2016年,蘇格蘭銀行更將娜恩的肖像印在英鎊上,紀念這位思維不凡的傳奇女子。

  【獻給山的頌歌】

  寫詩也寫小說的娜恩‧雪柏德,在歐戰紛亂之際將自己投身山中,成了山的終身遊客,吃野果、飲河水,泡湖水游泳、在山腰入眠;清晨醒來覓食的鳥爪碰觸她赤裸的手臂;有時喚醒她的是野鹿吃草時的呼吸......

  她寫山間河水――

  河水清澈的程度難以言表。照在裸露的樺樹上、剛被大雨刷洗過的仲春陽光或許可以相比。但這種描述太感覺式了,河水只是單純的白,帶著天然的透明。它們的特質和圓潤、靜默一樣均源於自然,卻很難以純粹的狀態出現,一旦被發現,人便為之驚歎。

  她寫湖――

  只有真正走進湖中才能發現湖水有多麼透亮,看進湖裡能更了解湖的特質。在水下看到的世界遠比透過空氣所見更清晰。我們繼續在明亮的水中行走,水面變得開闊起來;只要漂在水上或踏進水裡總會有這種感受。因此,湖看上去不再狹窄,我們距另一端似乎還很遠很遠。

  她寫山岳光影――

  有一次,我們在洛赫納加山(Lochnagar)看到晨光灑向凱恩戈姆山的畫面,滿山好似開遍李樹的藍色花朵。每一個陡坡、每一處溝壑都透出半透明的顏色,所有微小的細節都清晰可見。純淨明澈的陽光湧入每一個角落。然而當我們向南望去,不禁屏住了呼吸。整個世界都隱去了蹤跡。除了一望無際的雪堆,那裡一無所有。或許,那其實是海?它發出微弱的白光,像海水拍打岩石一般沖刷著高高的山嶺,然後又像大多數海一樣在某座山前停下腳步。

  她寫霧――

  陽光穿透稀薄的霧氣,賦予大山脆弱、鬼魅般的美麗;不過,一旦霧氣漸濃,走起來就和盲行一樣糟糕,這陰森的氣氛裡有種隱密的刺激感,如果人沒走丟也許能獲得充分的滿足。辨明方向需要清醒的頭腦,還要會用手中的地圖和指南針;即使團隊中有人因驚慌失措想走往錯誤的道路,自己也要保持鎮定。

  她寫鳥獸的敏捷――

  猛禽、游隼、馬鹿、山兔,山中鳥獸的迅捷常常會攪動你的想像。它們之所以如此迅捷,是出於實際考量:這裡的食物短缺,只有那些能在廣闊天地間快速移動的動物,才有望倖存。而牠們的移動速度所激起的漩渦和急流,事實上都出自山本身的需要。一舉一動中的優雅則並非必需,如果牠們在如箭一般俯衝時、在獸蹄和雙翼劃出抛物線的軌跡時呈現出了美感,都是源自對嚴格遵守了生命的功能――那就能印證山的本質。這種美並非出於偶然,而是一種必須。

  她寫花――

  這些有著天使般的花序、藏著惡魔般根莖的植物,牠們可是狡猾地熬過了整個冰河時期,而非一個冬季。

  她寫那些山中的人們――

  在這些山間的角落,滿足基本需求的方式依然緩慢、費力、因人而異。從井裡抽水,你和那一汪閃閃發光的井水之間沒有別的,甚至連個水泵都沒有;此外,你得從樹林裡收集樹枝,一一折斷,自己生火架壺,而所有這些簡單的行動都能帶來深深的滿足感。不管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都是在觸摸生活,而你內心是懂的。

  【透過身體認識山,認識自己】

  冷靜精準的文字,分別描寫了她所踏入的高地、山谷、群山、水、雪霜、空氣與光、植物、鳥獸蟲和人類;把自然寫作融入私人自我的哲思,寫出她如何觀看、如何傾聽、如何觸摸和感受,乃至於--如何存在。從外而內,道盡生命本源。麥克法倫在導讀文中說:《山之生》他讀得次數越多,收穫就越多。他讀過十幾遍,每一次重讀都能發現新的視角。

  全書12章中,雪柏德的敘述從岩石水空氣光線寫到植物與蟲鳥,最後才是人,她像山的忠貞守護者,守護的不是任何一種體系、程式、精神或者宗教信仰。書裡也沒有故作高深或莊嚴的宣言,沒有道德規訓。她只是如實呈現山的原貌,不以知性掩蓋身體的感受性,把生命體驗的深度找回,她所提供的知識是非直線式的,充滿踏入山者對山林的敬意,對探索生命本源真正的尊重。

山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