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

ebook 人是狼還是羊?佛洛姆辯證人性善惡的經典 · 木馬人文

By 埃里希.佛洛姆

cover image of 人心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為什麼作惡比行善容易?

佛洛姆直視人心的自戀與暴力

佛洛姆談人性真相的經典・《愛的藝術》姊妹篇

出版60年・全球暢銷200萬冊・全新繁體中譯本

「惡」企圖使人倒退:熱愛死亡、想回到母親的子宮、自戀。

「惡」企圖消除人類獨有的特質:理性、愛、自由。

「惡」不僅專屬人類,而且還是悲劇性的。

一個人「惡」的程度,就是他倒退的程度。

人類為什麼想戰爭、熱愛死亡?為什麼在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中,人類對生命漠不關心?為什麼人類社會瀰漫暴力氣氛?佛洛姆認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被理解與找到解決的方法。

他在《逃避自由》探討自由,並處理施虐癖、受虐癖和人類破壞性的問題;在《愛的藝術》談人類愛的能力、活出有創造性的生活;在《人心》則從「愛生命」為出發點,進一步論述人性之中的惡,以及人如何在善惡之間作選擇。

佛洛姆認為人有以下三種心理特質,會形成暴力取向的「衰敗症候群」,繼而導致個人的精神疾病,乃至大規模戰爭、屠殺(希特勒便是最好的例子):

.戀屍癖:這種傾向意謂著痛恨生命、熱愛死亡與機械事物、沉迷過去,崇尚「殺人的能力」。

.自戀:除了是個人對自己的過度關心,轉換到群體自戀便是對某種偶像的崇拜,可能促成群體的團結,但也因此成為煽動暴力的因素。

.亂倫固著:特指對母親,男女皆可能發生。人對「母職人物」形象的依戀,可能轉移至宗教、民族、血緣,既渴望又畏懼「母親」的保護,導致失能。

佛洛姆認為:人性善惡並非單一取向,絕大多數人都必須不斷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只有自己才能決定向善或向惡發展;個人唯有足夠的覺察、愛生命,才能擺脫惡性傾向,得到自我的前進與發展。

  導讀

  冀劍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本書特色

  本書雖完成於六十年前的冷戰高峰年代,但當中關於人性的分析與描繪放到今日仍然十分適用。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讀者勢必可以對應當今政治、社會生態中的許多案例與人物,同時也能自省我們在面對道德衝突時,是否還保有選擇良善的自由。

名人推薦

  羽茜(作家)

  吳黛菁(成人思維教練、兒童思考老師、哲學諮商師)

  周偉航(哲學博士、時事評論員)

  鄭凱元(哲學新媒體創辦人)

  蘇俊濠(諮商心理師、作家)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