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未來,會走向民主還是獨裁?來自法國學者的觀察視角

ebook 中國觀察

By 高敬文

cover image of 中國的未來,會走向民主還是獨裁?來自法國學者的觀察視角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中國的政治會民主化嗎?

中國的經濟成長會停滯崩潰嗎?

還是以上皆非!中國會走向更強大的「威權平衡」?

知名政治學者、中國政治及兩岸問題專家四十年結晶之作

獨家收錄中文版作者新序,回顧截至2024年最新局勢

  自1970年代末中共改革開放以來,包括章家敦、沈大偉、裴敏欣、黎安友、明克勝、狄忠蒲、唐文方等諸多學者都曾預測過中國的未來,例如章家敦提出「中國崩潰論」、沈大偉和裴敏欣預測「中國經濟將停滯不前」,此外如黎安友、明克勝、韓博天、狄忠蒲等學者則分別點出「中共威權體制的問題」,以及「中共威權體制的再進化」。

  本書作者高敬文教授總結過往研究後指出,習近平的政權依舊穩固,短期內並沒有崩潰的可能,並會持續強化其一黨專政的力道。近年雖然中國發生經濟危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北京政權只要穩固其「威權平衡」體制,只要人民無意追尋民主化道路,中國就沒有改變的可能。

  中國社會與其說是「反民主」,不如說是「無民主」

  知名政治學家福山曾說過一句話:「沒有民主人士,就沒有民主可言。」在當代中國社會確實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希望能多點言論自由、多點表達空間,但中國的整體氛圍依舊是「避談政治」,多數中國人寧可「躺平」,也不願冒險衝撞體制。多數中國人不反民主,而是甘願生活在「無民主」、「去政治化」的狀態下。少數關心公共事務、願意發聲的公民,還會被污名化為「過度政治化」的麻煩製造者。

  什麼是「威權平衡」?特色是什麼?

  「威權平衡」是本書作者高敬文教授提出的論點。他認為中共政權經歷過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的「軟威權」模式,以及習近平上臺以來的「硬威權」路線後,已經長成一種具有足夠韌性與彈性的「威權平衡」,足以面對政權內的政治危機、社會危機或經濟危機。

  「威權平衡」的根基是什麼?

  作者認為有下列幾點穩固了中國的「威權平衡」,包括:(1)黨國體制牢牢控制著中國的政治生態,先有「黨」,才有「國」;(2)中國像間沒有股東的公司,共產黨得以透過不透明的方式管理中國;(3)人民若想參與公共事務,唯有加入共產黨一途,官員若想升遷發展,也只有黨內的途徑可走;(4)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幫,自有一套規則,置身於法律之外,甚至之上。

  中國有可能民主化嗎?

  作者認為在受「威權平衡」的管治,以及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可能二十年、三十年內都無法民主化。但作者也指出,唯有多數中國人願意追尋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而質疑中共給予的安全、穩定和繁榮的蜜糖,中共威權體制才有走向末日的一天。

中國的未來,會走向民主還是獨裁?來自法國學者的觀察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