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想你,媽媽(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出版四十周年紀念新版)

ebook

By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cover image of 我還是想你,媽媽(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出版四十周年紀念新版)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假使透過孩子的眼睛,是否可以看到戰爭的真相?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作二部曲

作品授權超過五十個國家、四十種語言

俄文直譯繁中版,由吳佳靜老師(政大斯拉夫語系)審訂

「戰爭期間我知道了那麼多事,比我一輩子知道的都還多。」

孩子眼中的戰爭是什麼?戰爭又留下了什麼給孩子?二戰結束近八十年,世界仍有許多孩童無法倖免於大人的戰場,無論是身體或是心靈留下的傷痕,這些童年經驗會如何深深烙印,將影響著一代人的記憶,關於國家,也關於個人。

得來不易的戰爭反思

本書是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的「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二部曲,接續首部曲《戰爭沒有女人的臉》對戰爭的討論,這次她將目光轉向同樣在蘇聯二戰的勝利敘事之外,聲音較少被聽見的主人——孩童。她花費三、四年書寫,訪談超過500人,收錄成101篇故事。這些受訪者在二戰時年僅2至15歲,他們的兒時回憶透過她承自俄羅斯口述傳統,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的「文獻文學」新體裁,以多人獨白集結的方式,譜寫出一個世代的眾聲喧嘩,一幅複雜的人性圖像。

孩童之眼下的戰爭

書中的回憶真實再現二戰時期孩子眼中的世界。在他們眼裡,戰爭不是象徵國家光榮或英雄人物,而是充滿離別與淚水。他們不懂為何看起來高大、白皙,穿著漂亮軍服的德國人會那樣殺人。他們不懂為何戰爭中連女人小孩也得死亡。他們與親人分離,在那片廣大的土地上流浪,有善良的人幫助他們,也有恐怖、難以回憶的經歷鞭笞著他們。他們眼中的戰爭呈現不同以往的多種樣貌,上世紀留下的聲音仍能為戰爭尚未消失的今日提供重要反思。

我們是戰爭最後的見證人

隨著老一輩的凋零,以及年輕一代的出生,這些長大成人的孩子意識到他們是這場戰爭最後的見證人,相隔近四十年後終於能留下他們的證詞與身影。記憶中,兒時見過了無數屍體,學會挨餓,也學會祈禱,看著俄軍德軍的來去,也看著雪地裡臉上被開槍的媽媽;或是從其他女人身上找尋媽媽身影,以及想起爸爸因為準備上戰場,離家前不忍回頭看他們最後一眼。書寫和發聲是為了對抗遺忘,戰時孩童的集體見證才能還原平凡人物活過的真實。長大後的他們急於留下的不只是失去童年的創傷與痛苦,更有對父母的無盡思念。

「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五部曲

本書是烏托邦系列五部曲中的二部曲,此系列為亞歷塞維奇耗時數十年,訪談超過千人所寫下的「蘇聯」人聲紀錄,內容橫跨二戰、蘇聯對阿富汗戰爭、車諾比事件至蘇聯解體,留下這段長達七十多年的歷史見證,關於一場社會主義實驗的理想和殞落,與其中小人物在國家敘事下被忽略的集體聲音。五部曲依照原文出版時間分別為:《戰爭沒有女人的臉》、《我還是想你,媽媽》、《鋅皮娃娃兵》、《車諾比的聲音》、《二手時代》。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王文靜/前商周集團執行長

王聰威/小說家

王薇君/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

冬陽/小說書評人

吳玉山/中研院院士、中研院政治所特聘研究員

吳維寧/以色列自由作家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李彥龍/中山女高退休歷史教師

東年/小說家

阿潑/文字工作者

南方朔/文化評論人

胡淑雯/作家

胡慕情/鏡文學文化組採訪主任

郝譽翔/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作家

陳仁姮/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歷史學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陳昭珍/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祺勳/個人意見部落格格主

陳樂融/作家、主持人

陳穎青/資深出版人

郭強生/作家、教授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張亦絢/作家

張翠容/香港新聞工作者

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作家

莊德仁/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博士、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游美惠/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葉大華/監察委員

詹宏志/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蔣亞妮/作家

鄭芳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蔡詩萍/台北文化局局長

蔡英文/中研院研究員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歐茵西/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劉心華/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

蕭道中/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賴盈銓/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退休教授

薛化元/政治大學台史所教授

蘇淑燕/淡江大學俄文系副教授

國際好評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讓讀者毫無冷場。」

——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

——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二〇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我還是想你,媽媽(2015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出版四十周年紀念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