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的博物館

ebook 收藏歷史塵埃、家族命運與珍貴回憶的博物館 · 木馬人文

By 艾德蒙.德瓦爾

cover image of 流轉的博物館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會寫書的瓷人」《琥珀眼睛的兔子》作者艾德蒙.德瓦爾

以藝術之眼書寫「美好年代」的巴黎

融合文學、藝術、建築、歷史、人物傳記

重現豐富的、普魯斯特式的失落時代。

2010年,陶藝家艾德蒙.德瓦爾寫下家族回憶錄《琥珀眼睛的兔子》,驚豔全球文壇。在《流轉的博物館》中,德瓦爾再次藉由藝術收藏講述另一則家族史。

落腳巴黎「金黃斜坡」的猶太家族

德瓦爾的母系先祖伊弗魯西家族是以經營銀行業致富的猶太家族,在19世紀從奧德薩、維也納一路遷徙到巴黎落地生根,搬進了以一幢幢美麗建築形成、有「金黃斜坡」美譽的蒙梭街。

而坐落在蒙梭街63號、蒙梭公園旁的美麗房屋,正是另一位猶太富豪莫伊斯.德.卡蒙多伯爵的宅邸。

卡蒙多家族和伊弗魯西家族,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美好年代的上流社會成員,也都是反猶太主義的攻擊目標。

蒙梭街63號成為充滿回憶的紀念品

卡蒙多伯爵以18世紀的法國藝術品布置蒙梭街63號,原本將由兒子尼西姆繼承這一切。當尼西姆在一次大戰期間喪生,這幢屋子就此成為紀念品。後來伯爵立下遺囑,將這幢房屋以及藝術收藏捐贈給法國。

融合藝術欣賞、歷史、人物傳記的抒情版博物館導覽

尼西姆.德.卡蒙多博物館自1936年至今,始終維持原貌。作者探索博物館裡的每個房間,詳查檔案資料,重建卡蒙多伯爵的生活方式、藝術品收藏過程,與環境布置的巧思。

作者藉由與早已不在人世的卡蒙多伯爵通信,將博物館收藏品的流轉,對應現世人事物的聚合與離散,一點一滴講述雙方家族的故事,以及時代的悲劇。

好評推薦

JunieWang(「東西縱橫記藝」版主)

何桂育(「巴黎不打烊」版主)

邱建一(藝術史學者)

胡琮淨(魯汶藝術花邊教主、台北科大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版主)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家)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魏聰洲(伏爾泰藝文沙龍.西洋古董古美術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

德瓦爾在這本優雅的小書中,展現文字如何在幾乎不占去任何空間的同時,保存記憶和物件。——《紐約時報》書評

由探詢、歷史與哲學構成,深刻而富原創性的完整作品。——《航空郵件》雜誌

宏偉之作......與《琥珀眼睛的兔子》同以巧妙的文筆講述一個家族藝術收藏的故事......德瓦爾在探討「民族同化」的意義時充滿深思熟慮、富同情心,並讚揚其代價......在人與物的離散與匯聚之中,他是個睿智的嚮導......這本書是對一個家族和一個想法的精采致敬。——《衛報》

一本篇幅精簡的著作,讀來像一首長篇散文詩。——美國學者雜誌

《流轉的博物館》讓人沉浸在另一個時代,一個與現在一樣,被對立、偏執、政治不確定性和不斷變化的命運狠狠撕裂的時代,但也是一個優雅的、刻意培育快樂的時代......德瓦爾為優雅生活的意義描繪出一幅令人目不暇給的景象。——《金融時報》

德瓦爾對背後的故事知之甚詳,他寫了一連串親密的家庭信件給莫伊斯・德・卡蒙多,稱他為「朋友」、「親愛的朋友」、「老爺」、「親愛的老爺」、「我親愛的老爺」,甚至是「伯爵老爺」。他溫柔潛行於屋內屋外、檔案文件之間,他的語氣時而親密時而憂鬱,帶著揣度,或是異想天開。在本書的末尾,他更嚴正表示,任何認為1941至1945年間的災難已然「結束」的想法都是不可接受的。——《倫敦書評》

我深受感動......德瓦爾找到了思考流亡、移民和極化對立的方式,讀來有如切身之痛。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Times)

在這部如輓歌般的家族史中,一座豪華的家庭博物館,勾起對註定衰微的法國猶太富豪家族的遐想......德瓦爾優雅的散文、對美學的敏銳洞察力、微妙的人物刻畫以及對猶太人身分的細緻思考,重現出一個豐富的、普魯斯特式的失落時代。——《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

流轉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