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爭縱橫

ebook 中國歷代黨爭

By 王桐齡

cover image of 紛爭縱橫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從學術的戰國時代到只有掙扎沒有抗爭的清末黨爭

透過細緻分析和全面研究,揭示政治競爭的複雜和多樣性

著名歷史學家王桐齡深入探討中國政治史上各時期競爭與爭議

學術的戰國時代

西方的政治,常隨著學術思想的轉移而轉移,而中國的學術思想則是隨著政治的轉移而轉移。所以政界各國並立就導致學術界各派並立,政界主張統一了則導致學術界的主張統一,在戰國末年的時候,雖然還有標新立異的學術派別出現,但是還不到十年就泯滅了。始終興盛不倒的只有儒學。而學術界進步的跡象,也就自然的停滯了。

唐朝廟堂裡的暗戰

唐代自開國初始,在士大夫中就存在著庶族和士族兩大派別,二者既有經濟地位上的差別,又有政治主張上的殊異,到了唐中後期的文宗時,庶、士兩派的鬥爭變得尖銳化。如在發生的維州事件中,當時牛李兩黨因政見不同而分成兩大對立派別:李黨既是士族一派,以翰林學士李德裕為首,主張武力對抗吐蕃的主戰派;另一邊牛黨則是庶族派,以牛僧孺為代表,主倡安撫吐蕃的主和派。當時,文宗採用了牛黨主張而令李德裕退還維州與吐蕃,從策略角度或宰相素養來分析的話,牛僧孺放棄維州的主張顯然是錯誤的。而朝廷內外官員由於出身、政見及門風的不同而分成兩大陣營,此種爭鬥一直持續了四十年之久。

以激情始以黨爭終的北宋改革

中國在此之前的黨禍。有漢代的鉤黨,唐代的牛李黨。在此之後的黨禍,有明代的東林黨,復社黨,這些都可以說是小人在陷害君子。只有宋代的黨禍不是這樣,他的性質非常複雜,而且很不容易分清誰對誰錯,要辨別他的正誤,無異於自尋煩惱。整體來說,不過是士大夫之間意氣用事而已。

北宋末年的戰爭與和平

自古以來書生都是意氣用事的,談論的事情多而能做成的事情很少。正如民間諺語所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北宋末年的官員都是這樣的秀才之流,他們議論了三年也沒有定論。所以北宋的議和與南宋的議和內在情況是大不相同的,南宋是出於不得已,北宋則是能行而未行了。

南宋的禁忌

政治爭鬥的激烈,黨派鬥爭的頻繁,已成為宋朝的一大特色。北宋政治上的黨爭,開始於王安石的革新變法,而停止於蔡京等人排斥打壓正直人士,北宋最終因此而滅亡;南宋政治上的黨爭,開始於汪黃反對李綱、宗澤,遠遠超過秦檜設計謀害趙鼎、張浚、岳飛等人,南宋也因此逐漸走向衰敗。學術上的黨爭,開始於蔡京排斥元祐等諸位賢聖之人,並禁止他們的學說;這遠遠超過了秦檜禁止程朱理學,使其絕跡;等到韓侂胄當宰相的時候,反對朱子學說,並且將他的門人和未能經他親自受業但敬仰其學術並尊之為師的人一併禁錮起來,號稱他們是偽學,所造成的禍害非常嚴重。

本書特色:本書深入探討古代的黨派鬥爭,揭示了各時代的政治背景、主要角色和關鍵事件。從漢末的鉤黨之獄到清末的黨爭,每一事件都詳盡揭露了背後的權力遊戲和社會影響。本書不僅是歷史紀錄,更是對古代政治運作和權力結構的反思,讓讀者深入理解中國的政治演變及其深遠的影響。

紛爭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