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踏查(一)

ebook 歐陽無畏藏尼遊記

By 歐陽無畏原著

cover image of 西藏踏查(一)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Download Libby on the App Store Download Libby on Google Play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ibrary Name Distance
Loading...

語言天才?斜槓喇嘛?國府特務?

僧衣之下,本來面目為何?

歐陽無畏何許人也?他是自學精通藏文、梵文的語言天才,也是精通佛學的喇嘛,更是臺灣藏學的開宗祖師。他早在1930年代就進入西藏,隨後在拉薩哲蚌寺出家,學習密宗教法。但在喇嘛的身分外,他同時與國民政府駐藏機構的要人保持良好關係。藏尼遊記、大旺調查記這兩本遊記的誕生,即肇因於此。

1937年7月,歐陽無畏由西藏拉薩出發,經日喀則、薩迦等地,前往尼泊爾加德滿都,1938年1月返回拉薩,沿途一面朝山禮佛,一面探查山川地景與四方路徑。此行得以成就,除了歐陽無畏個人希望蒐羅經籍、深化佛學研究外,國民政駐藏機構長官蔣致余代向噶廈(西藏政府)請領的馬牌也發揮極大功用。馬牌除了是標明旅行路徑的官方通行證,更重要的是能在途中使用指定村莊提供的烏拉(西藏特有的勞役制度),即旅途中有馱馬能背負行李,並有馬夫隨行,而在沿途各村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照應。這些種種給了歐陽無畏極大方便,使他能在六個月內完成這趟往返西藏拉薩與尼泊爾加德滿都,全程超過兩千公里的壯遊。而蔣致余之所以襄贊歐陽無畏的理由,在私人交誼外,與當時第九世班禪即將返回西藏,中央希望能對班禪駐地的後藏加深瞭解亦脫不了關係。

此行中雖有馬牌與烏拉的方便,但也不盡然輕鬆。歐陽無畏得為了旅行中的食物、衣裝煩惱,甚至鋪蓋還是向朋友借用的。而一村過一村,更換烏拉時常因調度或傳遞消息不及,只得苦苦等候,偶爾還會碰上村莊頭人的蓄意刁難。且同行僕人常不聽指示,打混摸魚,也每每使他受氣。另外馬牌只能顧及西藏境內的交通,如何出境到尼泊爾依然是件難事,歐陽無畏因緣際會結識薩迦貢瑪(薩迦法王),透過關係與掌管關卡的官員百般交涉後,方得成行。但他在徒步翻越邊境的雪山時,一度與同伴失散迷途,好在吉人天相,最終轉危為安。

藏尼遊記原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藏尼紀程,即調查報告;第二部分為藏尼日記,即行程間每日記事;第三部分為藏尼絕句,即此行途中見聞感懷所賦。在歐陽無畏的遊記中,領著讀者的並不是一個眼中只有朝山求經的喇嘛,而是一雙有著敏銳觀察力的鷹眼。歐陽無畏除了考察每個村落的狀況,對所經各處的每條路徑通往何處、旅程時間皆有詳細的記載,也如實記下沿途所經各寺的種種珍寶與靈異故事。另外他對新式科技(如照相器材),以及國際、國內,甚至西藏內部情勢的瞭解,亦遠超乎一般衲僧的程度。因此歐陽無畏日記,並不只是宗教與佛學、藏學意義,同時具有政治意涵與人類學色彩,是民國時期中藏關係的珍貴調查紀實。

西藏踏查(一)